时间: 2025-05-06 01:5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5:48
当时植珍木,岂是昧前规。
废宅长春草,故山存旧碑。
已嗟良璧毁,安识古松姿。
叔子每怀慕,此心空自知。
当年种植珍贵的树木,岂是我忘记了以前的规矩。
废弃的宅子长满了春草,故乡的旧碑依然在。
我已经叹息美玉的破灭,怎么能认识古松的姿态呢?
我那侄子常常怀念,这份心情只有我自己知道。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溪,宋代诗人,以诗歌清新、自然著称。他的诗歌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尧臣读到李卫公的《泉山居诗碑》时,因碑文而产生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过往事物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梅尧臣的这首《依韵和刁经臣读李卫公平泉山居诗碑有感》是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诗中通过对比“珍木”和“废宅”,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失落感。诗的开头提到的“珍木”映衬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而“废宅长春草”则提醒人们,即使是废弃的地方,仍有生命的气息,象征着希望和重生。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对过去的惋惜与对现状的思考。梅尧臣用“良璧毁”的意象,暗示着美好的事物往往难以长存,而“古松姿”则表现了对坚韧生命力的向往。最后一句“此心空自知”将个人情感推向了深层次,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孤独和无奈。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出梅尧臣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生命运的沉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过往的怀念,表现出一种人生哲理:美好事物的消逝和生命的坚韧并存。诗人通过对旧宅与古松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家庭和生命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珍木”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延续
B. 珍贵的美好事物
C. 破败的房屋
D. 古老的记忆
“废宅长春草”中的“春草”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生命的消逝
B. 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C. 过往的繁华
D. 对未来的迷茫
诗的最后一句“此心空自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与喜悦
B. 孤独与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山居秋暝》:均描写了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宁静的情感,而梅尧臣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逝去的怀念与感慨。
喻良能《早发白帝城》:两首诗都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往的思考,但喻良能的诗歌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而梅尧臣则更关注于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