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虎跑泉》

时间: 2025-05-01 21:03:10

诗句

竹床松涧净无尘,僧老当知寺亦贫。

饥鸟共分香积米,落花常足道人薪。

碑头字识开山偈,炉里灰寒护法神。

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03:10

原文展示:

游虎跑泉 袁宏道 〔明代〕 竹床松涧净无尘,僧老当知寺亦贫。 饥鸟共分香积米,落花常足道人薪。 碑头字识开山偈,炉里灰寒护法神。 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

白话文翻译:

竹床松涧洁净无尘,老僧的存在表明寺庙也贫穷。 饥饿的鸟儿共享香积的米,落花常被用来作为道人的柴薪。 碑上的字迹记录着开山的偈语,炉中的灰烬守护着护法神。 汲取几盏清澈的泉水,用新芽茶烹煮品尝。

注释:

  • 竹床松涧:指用竹子做的床和松树下的溪涧,形容环境的清幽。
  • 香积米:指寺庙中供奉神佛的米,这里指僧人食物。
  • 开山偈:指寺庙建立时所刻的偈语,记录寺庙的历史。
  • 护法神:指守护佛教的神灵。

诗词背景: 袁宏道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虎跑泉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寺庙清贫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虎跑泉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幽宁静的自然风光和寺庙的简朴生活。诗中“竹床松涧净无尘”一句,以竹床和松涧为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而“饥鸟共分香积米,落花常足道人薪”则进一步以鸟儿和落花为媒介,展现了寺庙生活的清贫与自足。最后两句“汲取清泉三四盏,芽茶烹得与尝新”,则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享受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竹床松涧”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而“净无尘”则强调了这种环境的纯净。
  • 第二句“僧老当知寺亦贫”,通过老僧的形象,暗示了寺庙的清贫。
  • 第三句和第四句通过“饥鸟”和“落花”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寺庙的自足和简朴。
  • 第五句和第六句通过“碑头字”和“炉里灰”,记录了寺庙的历史和信仰。
  • 最后两句则通过“清泉”和“芽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竹床松涧净无尘”中的“净无尘”,比喻环境的纯净。
  • 拟人:如“饥鸟共分香积米”中的“共分”,赋予鸟儿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碑头字识开山偈,炉里灰寒护法神”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虎跑泉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超脱尘世、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竹床、松涧:清幽的自然环境。
  • 饥鸟、落花:寺庙生活的自足和简朴。
  • 碑头字、炉里灰:寺庙的历史和信仰。
  • 清泉、芽茶:自然之美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竹床松涧净无尘”描绘的是什么环境? A. 繁华都市 B. 清幽自然 C. 热闹市场
  2. “饥鸟共分香积米”中的“香积米”指的是什么? A. 普通米 B. 供奉神佛的米 C. 珍贵的米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B. 对自然之美的享受 C. 对简朴生活的厌倦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风光和简朴生活。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袁宏道的《游虎跑泉》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隐逸山林的意境,而袁宏道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 《袁宏道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金缕曲 绮怀 金缕曲 采石矶 金缕曲 龙太移加国,寄音带来,答此 金缕曲 示七泉 金缕曲 将有洞庭之游,夜泛石湖作 金缕曲/贺新郎·忆晓湘 金缕曲 寄赠吴犀年移斋步元韵 金缕曲 井上新桐植七年矣,周无觉抚之而叹曰,此手种前朝树也。斯语极可念,拈以发端 金缕曲·次答鉴老 金缕曲 赠陶景明画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避世墙东 豁达大度 华绂 毋字旁的字 徒呼奈何 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如意郎君 癖王 分守要津 阴谋秘计 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骗汇 息军养士 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