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07:3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7:35:42
原文展示:
踏堤曲 其一 袁宏道 〔明代〕 浓绿疏黄总古新,六桥风日更精神。 柳腰似欲争游妓,莺舌分明唤醉人。 暖谷蒸香疑作雨,芳蹊吹汗不沾尘。 洛妃谩欲淩波出,曹植荒唐恐未真。
白话文翻译:
浓密的绿叶和稀疏的黄叶总是古老而又新鲜,六桥上的风景和阳光更加生动。 柳树的细腰似乎想要与游走的妓女争艳,黄莺的鸣叫声清晰地唤醒了沉醉的人。 温暖的谷地中香气蒸腾,仿佛要化作雨水,芳香的小径上行走,汗水也不会沾染尘埃。 洛神似乎想要踏波而出,但曹植的荒唐故事恐怕未必真实。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诗人,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西湖边的美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西湖边的景色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美景的魅力。诗中“浓绿疏黄”描绘了树叶的色彩,而“六桥风日”则进一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增添了诗意。柳树和黄莺的描绘,不仅增添了生机,也隐喻了春天的活力和美好。后两句通过对洛神的想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带有一丝超脱现实的意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西湖边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带有一丝超脱现实的意味。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浓绿疏黄”描绘了什么? A. 花朵的颜色 B. 树叶的颜色 C. 天空的颜色 答案:B
“六桥风日更精神”中的“六桥”指的是什么? A. 杭州西湖上的六座桥 B. 北京颐和园的桥 C. 苏州园林的桥 答案:A
诗中“柳腰似欲争游妓”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洛妃谩欲淩波出”中的“洛妃”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神话中的美女 B.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角色 C. 古代历史人物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