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静林寺与径山老禅曳杖溪滨俯浅涧寒冽可照》

时间: 2025-05-04 05:20:40

诗句

寒溪数寸尔,下有万里天。

烟云自变怪,寸碧殊湛然。

蘋风亦可人,宁妨暂漪涟。

终观镜面平,与君受媸妍。

有苔绿蒙茸,孺子俯可搴。

前窥渐难量,忽此清冷渊。

鱼暇亦无踪,但见空月圆。

陶翁步屧处,独俾支郎肩。

倚策心自知,鸥鹭纷联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0:40

过静林寺与径山老禅曳杖溪滨俯浅涧寒冽可照

作者:毛滂〔宋代〕

原文展示

寒溪数寸尔,下有万里天。
烟云自变怪,寸碧殊湛然。
蘋风亦可人,宁妨暂漪涟。
终观镜面平,与君受媸妍。
有苔绿蒙茸,孺子俯可搴。
前窥渐难量,忽此清冷渊。
鱼暇亦无踪,但见空月圆。
陶翁步屧处,独俾支郎肩。
倚策心自知,鸥鹭纷联翩。

白话文翻译

寒溪只有几寸深,下面却有万里的天空。
烟云变化多端,碧水却是那么清澈。
蘋草的微风也能让人心情愉悦,何妨让水面泛起涟漪。
仔细看水面如镜,与君共赏这美的景象。
绿苔覆盖在岩石上,小孩子可以轻易地去采摘。
前方的深渊渐渐看不清,突然在此处却有清凉的深渊。
鱼儿在水中悠闲游弋,只有空中的月亮是那么圆。
陶渊明曾经走过的地方,我独自一人倚靠着拐杖。
我心中自有一番体会,鸥鹭在空中纷纷飞舞。


注释

  • 寒溪:指冷清的溪水。
  • 数寸:形容溪水的深度很浅。
  • 万里天:比喻水面的广阔如天空。
  • 蘋风:指水面上吹来的微风,带有水草的气息。
  • 镜面平:形容水面平静如镜。
  • 媸妍:美丑。
  • 苔绿蒙茸:形容青苔覆盖的样子。
  • 孺子:指小孩。
  • 清冷渊:比喻水的深邃和寒冷。
  • 陶翁: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
  • 倚策:指手持拐杖,倚靠的姿态。

典故解析

“陶翁”指的是陶渊明,他以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在这首诗中,作者借用陶渊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向往与闲适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字子升,号春江,南宋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诗风清新脱俗。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展现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游览静林寺和径山时,表达了他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和美好。时代背景下,士人们常常以隐逸生活为理想,诗中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在溪边的静谧体验。开篇以“寒溪”引入,立刻给人一种清冷和宁静的感觉,溪水虽浅,却寓意深远,仿佛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广阔天地。接着,诗人在“烟云自变怪”的景象中感受到自然的神秘与变化,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蘋风亦可人,宁妨暂漪涟”,在轻风与水波的描写中,诗人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人与自然相互融汇。最后,诗中提到的“鱼暇亦无踪,但见空月圆”更是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更高的境界,抒发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与细腻的情感交融,表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尊重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清冷的溪水、明亮的月影、飞舞的鸥鹭,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哲思和内心的平和。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寒溪数寸尔:描绘溪水的浅显,给人一种清凉的感受。
    • 下有万里天:水面如天空,形象地表达了水的透明与深邃。
    • 烟云自变怪:自然景象的变化让人感到新奇。
    • 寸碧殊湛然:强调水的清澈,形成鲜明对比。
    • 蘋风亦可人:自然的微风能够让人放松心情。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天空,表现出其广阔与清澈。
    • 对仗:如“鱼暇亦无踪,但见空月圆”,对比鱼的隐匿与月的明亮。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情,如“蘋风亦可人”。
  3.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透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内心深处的和谐与清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溪:代表孤独与清冷,象征内心的宁静。
  • 万里天:象征广阔与自由。
  • 蘋风:带有柔和、愉悦的感觉。
  • :隐喻隐秘与悠闲,象征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 空月:象征明亮与超脱,传达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溪”形容的是: a) 温暖的河流
    b) 浅显的溪水
    c) 深邃的海洋

  2. “鱼暇亦无踪”中的“暇”指的是: a) 忙碌
    b) 悠闲
    c) 疲惫

  3. “陶翁”在诗中指的是: a) 陶渊明
    b) 陶器制造者
    c) 陶土工匠

答案

  1. b) 浅显的溪水
  2. b) 悠闲
  3. a) 陶渊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居秋暝》王维
  • 《题都城南庄》崔护

诗词对比

  • 毛滂的《过静林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但毛滂更注重细腻的观察与情感的抒发,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李白与王维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梦游洛中十首 题建造寺奉先院 和运使王学士舟次德清见寄 送许寺丞知古田县 梨园小部 瞻礼开师真像 留别旧居花槛 题金山寺 正月四日 奉酬王知县赏春不与以诗见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小字头的字 抛数 一人有福,带挈一屋 亅字旁的字 凄单 好缺 捞捞搭搭 从俗就简 刻不容松 凵字底的字 包含缣的词语有哪些 整瓶不摇半瓶摇 四字头的字 入邦问俗 瑟弄琴调 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