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4:13
赠禧上人
作者: 毛滂 〔宋代〕
此寺昔荒寒,蠹黑相撑支。
世尊窘风雨,钟磬出茅茨。
吾祖过而慨,开橐为营之。
一理黄金宫,突兀清江湄。
其徒则以安,其道犹远而。
吾游童且白,仅乃见此禧。
譬如蒿艾中,蔚然得江蓠。
昂藏老鹤骨,劲瘦寒松枝。
宴坐了无营,孤香对逶迤。
海涛走窗槛,江云翔屋楣。
全收眼界胜,閴与人境辞。
吾方迫远游,未可分清怡。
这座寺庙曾经荒凉寒冷,虫蚀的木材支撑着它。
世尊在风雨中艰难,钟声和磬声从茅草屋中传出。
我的祖先经过这里感慨,打开口袋为旅途提供食物。
一理黄金的宫殿,巍然耸立在清江的岸边。
他的门徒则以安稳为主,他们的道路依然遥远。
我虽是游子,恰好见到这快乐的时光。
就像在蒿草和艾草中,意外得到了江蓠。
昂藏的老鹤骨,健壮的寒松枝。
宴坐无所事事,孤独的香气在蜿蜒中飘散。
海涛拍打着窗槛,江云在屋檐上飞翔。
全面收纳眼前的美景,辞别了人世的纷扰。
我正面临远行,无法分清这份宁静与欢愉。
毛滂,字景山,号梅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毛滂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常常融入佛教思想,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赠禧上人》创作于一座古寺之中,诗人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也表达了他对修行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赠禧上人》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歌,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及佛教哲理的思考。开篇描绘寺庙的荒凉与寒冷,暗示了世俗的困扰和精神的窘迫。接着,诗人提到“世尊”和“钟磬”,这不仅仅是对佛教的敬仰,更是对内心宁静的渴望。诗中的意象丰富,诸如“海涛”和“江云”,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开阔的向往。
中间部分提到“吾祖过而慨”,展现了诗人与历史的对话,表达了对先辈的敬仰与思考。最后,诗人以“宴坐了无营”归结,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快乐和安宁并不依赖于物质,而是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超越。
整首诗虽用词简练,却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敬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寺庙及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超越的重要性。
诗中“世尊”指的是谁?
a) 李白
b) 佛陀
c) 毛滂
“吾游童且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失落
c) 感慨
下列哪一句表现了诗人的超然态度?
a) “此寺昔荒寒”
b) “宴坐了无营”
c) “昂藏老鹤骨”
与《赠禧上人》同样表达对自然与人生思考的诗作,如杜甫的《登高》,展现了诗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对生活的感慨。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的情感,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