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移宛丘牡丹植圭窦斋前作二绝不秬秸和》

时间: 2025-05-07 09:18:40

诗句

共我辞家似旅人,栽培莫怪倍殷勤。

明年太昊城中色,来作齐安江上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18:40

原文展示:

秋移宛丘牡丹植圭窦斋前作二绝不秬秸和 张耒 〔宋代〕

共我辞家似旅人, 栽培莫怪倍殷勤。 明年太昊城中色, 来作齐安江上春。

白话文翻译:

我们一起离开家园,像旅人一样, 栽培时请不要奇怪我格外殷勤。 明年在太昊城中的牡丹, 将会在齐安江边绽放春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宛丘:地名,指宛丘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 圭窦:指诗人的书房或书斋。
  • 秬秸:指秬黍和秸秆,这里可能指诗人的朋友或同道。
  • 太昊城:古代地名,今河南省淮阳县。
  • 齐安江:江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诗人所在地的江河。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主要描述诗人移栽牡丹的情景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苏门四学士”。此诗可能作于诗人移居或旅行途中,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诗人可能在秋天将牡丹从宛丘移栽到自己的书斋前,期待明年春天牡丹能在新的环境中绽放,象征着对新生活的美好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移栽牡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诗中“共我辞家似旅人”一句,描绘了诗人离开家园的情景,像旅人一样漂泊,但诗人对牡丹的栽培却格外殷勤,这不仅是对牡丹的喜爱,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后两句“明年太昊城中色,来作齐安江上春”,则进一步以牡丹的绽放来象征新生活的开始,充满了希望和生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共我辞家似旅人”:诗人离开家园,像旅人一样漂泊,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2. “栽培莫怪倍殷勤”:诗人对牡丹的栽培格外用心,希望不要被误解为过分殷勤。
  3. “明年太昊城中色”:期待明年牡丹在太昊城中绽放,象征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4. “来作齐安江上春”:牡丹将在齐安江边绽放,带来春天的气息,象征新生活的开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开家园比作旅人,形象生动。
  • 拟人:牡丹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期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移栽和期待,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展现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着美好、富贵和生机。
  • 旅人:象征着漂泊和离别。
  • 春: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宛丘”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A. 河南省南阳市 B. 河南省淮阳县 C. 河南省信阳市 答案:A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期待? A. 牡丹的绽放 B. 旅行的结束 C. 家园的回归 答案:A

  3. 诗中的“太昊城”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A. 河南省南阳市 B. 河南省淮阳县 C. 河南省信阳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 黄庭坚《寄黄几复》: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但张耒的诗更侧重于对新生活的向往,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及作品。

相关查询

菩萨蛮(春闺) 菩萨蛮 菩萨蛮(送奉化知县秦奉议) 菩萨蛮 菩萨蛮 菩萨蛮(花间意) 菩萨蛮(西湖曲) 菩萨蛮·大柏地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边苦海 气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包含懔的词语有哪些 辞不获命 时变之应 科甲 暗麝 公牒 倾肠倒肚 寿聇 口字旁的字 谋逆不轨 包含帜的成语 瓦字旁的字 连金泥 包含洁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