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0:48
复次前韵答潜师
作者:苏辙(宋代)
怜君古木依岩槁,
西江饮尽须弥倒。
野花幽草亦何为,
崄韵高篇空自恼。
万点浮溪辄长叹,
一枝过岭仍夸早。
拾香不忍游尘污,
嚼蕊更怜真味好。
道人遇物心有得,
瓦竹相敲缘自扫。
谁知真妄了不妨,
令我至今思琏老。
妙明精觉昔未识,
但向闲窗看诗草。
浮云时起鸟四飞,
毕竟安能乳清昊。
怜悯你那古老的树木依偎在岩石旁,
西江的水喝尽了,须弥山也仿佛倾倒。
野花和幽草又有什么意义呢?
崄峭的韵律与高雅的篇章让我空自烦恼。
万点浮溪流淌,我不禁长叹,
一枝花过岭而开,我仍然夸赞它早。
捡起香花,不忍让尘世玷污,
品尝花蕊,更让人怜惜那真实的美味。
道人遇到事物时心中有了领悟,
瓦片和竹子碰撞,自然也要扫除干净。
谁知道真假事情无所谓,
让我至今思念那位琏老。
昔日对妙明的觉悟未曾识得,
如今只向闲窗看那诗草。
浮云时而升起,鸟儿四处飞翔,
究竟怎么能让乳白的清气升腾到天宇?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与其兄苏轼齐名,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词风格婉约而清新,常以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创作背景
《复次前韵答潜师》是苏辙为回应潜师的诗作,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关心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对古典诗词的继承与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
《复次前韵答潜师》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苏辙的诗歌特质。开篇以“怜君古木依岩槁”引入,描绘了友人孤独而坚韧的景象,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切与怜惜。接下来的“西江饮尽须弥倒”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然与人生的无常,令人深思。
而后几句中,诗人通过对“野花幽草”的反思,表达了对高雅诗词的追求与对自我价值的探讨,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珍贵和生活中的烦恼。对“浮溪”和“一枝”的描绘则突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早春的赞美。
最后几句,诗人以“妙明精觉”回顾过去,以“闲窗看诗草”反映了他对现实的超脱与对理想的追求,结尾的“浮云时起鸟四飞”则象征着自由与希望,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与智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怜君古木依岩槁”主要表达了什么?
“万点浮溪辄长叹”中“长叹”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妙明精觉”主要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