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0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0:09
老至亦有渐,五十惟杖始。
行年日辰匝,幸免乡闾耻。
罪重疮难平,余痂未脱疻。
登山足犹健,不用扶儿子。
我兄念辛勤,赠此携且倚。
他年赐环日,田舍尤须此。
早收藤节杯,旋缀乌皮几。
茅檐数间足,不用伐桐杞。
老年渐渐来临,五十岁时才开始依靠拐杖。
岁月如流,日子匆匆,幸好没有在乡里遭受耻辱。
我犯的罪重,伤痛难以愈合,身上的旧伤未愈合。
爬山时腿脚依然健壮,不用依靠儿子来扶持。
我哥哥念及我辛苦,赠我这拐杖让我依靠。
希望明年能获得环日的馈赠,田间地头更需要这个。
早些收拾藤节的酒杯,赶快缀上乌皮的几案。
几间茅草屋就足够了,不必去伐桐树和柿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行年日辰匝”反映了时间的流逝,而“罪重疮难平”表达了对过往错误的懊悔。诗中提及的“环日”与“藤节杯”暗示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与宁静。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学上成就卓著,尤其在诗词和散文方面,风格洒脱、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对老年生活的感慨,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与对日常生活的满足。
这首诗通过对老年生活的独特视角,展现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人在五十岁时初次依靠拐杖,象征着衰老的开始,但他并不因此感到羞耻,反而显示出一种淡然的态度。这种态度在整首诗中贯穿始终。
从诗中可以见到,苏辙并未因年迈而感到绝望,反而在行走登山中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他对兄弟的感激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朴实而深厚的情感。诗中多次提及的“拐杖”和“田舍”,不仅象征着生活的依靠与支持,更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追求。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得十分真挚,字句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岁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愈加珍视身边的人和事,他不再追求浮华,而是向往一种简单、宁静的生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添了诗的韵律感与情感深度。例如,“五十惟杖始”与“登山足犹健”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老年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乐观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辙在诗中提到“行年日辰匝”,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对未来的期望
C. 家庭的温暖
D. 对过去的回忆
诗中提到“我兄念辛勤”,这反映了什么?
A. 兄弟间的竞争
B. 兄弟间的关心
C. 兄弟间的疏远
D. 兄弟间的争吵
诗中提到的“田舍”象征什么?
A. 奢华生活
B. 朴素生活
C. 迷失的方向
D. 痛苦的过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苏辙的《次韵子瞻寄黄子木杖》中,生活的朴实与内心的安宁成为主题;而李白的《月下独酌》则更多强调孤独与自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