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1:47
次韵王适食茅栗
苏辙 〔宋代〕
相従万里试南餐,对案长思苜蓿盘。
山栗满篮兼白黑,村醪入口半甜酸。
久闻牛尾何曾试,窃比鸡头意未安。
故国霜蓬如碗大,夜来弹剑似冯驩。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远行至南方,品尝当地美食的感受。他在案前思念家乡的苜蓿,看到山栗的丰富,品尝村里的酒,感受到甜酸的滋味。虽然听闻牛尾的美味,但总觉得不如鸡头的安稳。故国的霜蓬仿佛只有碗大,夜晚弹剑的声音像冯驩那样激烈。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共同被誉为“苏门四学士”,在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苏辙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诗创作于苏辙出游南方期间,诗中描绘了他品尝南方美食的情景,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南方美食的品味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直接引入了主题,描绘了诗人在南方的美食体验,虽身在异乡,却思念着家乡的苜蓿,展现了对故土的眷恋。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食物的期待与失落,牛尾虽闻名,但心中依旧惦记着鸡头的安稳,传达出一种对熟悉事物的向往。最后两句,诗人用“霜蓬”和“弹剑”表达了故乡的荒凉与自己的孤独,夜来独自练剑,更是显现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通过对美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出一种人对家乡的浓厚情感与对人生的感慨。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外游历时对故乡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对熟悉事物的依恋与对异乡生活的反思。
苏辙的“次韵王适食茅栗”主要描写了什么?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南方美食的赞美
C. 对生活的感慨
D. 以上都是
诗中提到的“牛尾”象征什么?
A. 家乡的食物
B. 异乡的美味
C. 自然的丰盛
D. 生活的安稳
“霜蓬如碗大”的意象代表了什么?
A. 丰盛的生活
B. 故乡的荒凉
C. 诗人的孤独
D. 对美食的渴望
《月夜忆舍弟》与苏辙的诗歌都有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兄弟情深,而苏辙则通过美食和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对故乡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