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3:08:29
原文展示:
铜仪一夜变葭灰,暖律还吹岭上梅。已喜汉官今再睹,更惊尧历又重开。窗中远岫青如黛,门外长江绿似苔。谁念闭关张仲蔚,满庭春雨长蒿莱。
白话文翻译:
经过一夜,铜制的仪器变成了葭灰,温暖的气息再次吹拂着山岭上的梅花。我欣喜地再次看到了汉朝的官员,更加惊讶地发现尧帝的历法又重新开始了。窗外的远山青翠如黛,门外的长江绿得像苔藓。谁能想到闭关自守的张仲蔚,满院子都是春雨滋润的蒿草。
注释:
- 铜仪: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
- 葭灰:古代用来标记冬至的灰,这里指冬至过后,天气开始变暖。
- 暖律:指春天的气息。
- 汉官:指汉朝的官员。
- 尧历:传说中尧帝制定的历法。
- 远岫:远处的山峰。
- 青如黛:形容山色深青。
- 绿似苔:形容江水绿得像苔藓。
- 闭关:指隐居不问世事。
- 张仲蔚:可能是指作者自己,也可能是泛指隐士。
- 蒿莱:指野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唐代诗人、词人,晚唐五代时期的重要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隐居期间创作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回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到来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深刻感受。诗中“铜仪一夜变葭灰”和“暖律还吹岭上梅”描绘了冬去春来的自然变化,而“已喜汉官今再睹,更惊尧历又重开”则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新时代的期待。后两句通过对远山和长江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最后以“谁念闭关张仲蔚,满庭春雨长蒿莱”结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铜仪一夜变葭灰:通过铜仪变成葭灰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冬去春来的自然变化。
- 暖律还吹岭上梅:用“暖律”形容春天的气息,吹拂着山岭上的梅花,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 已喜汉官今再睹: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欣喜地再次看到了汉朝的官员。
- 更惊尧历又重开:惊讶地发现尧帝的历法又重新开始了,暗示了新时代的到来。
- 窗中远岫青如黛:通过对远山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 门外长江绿似苔:用“绿似苔”形容江水,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谁念闭关张仲蔚: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感慨,谁能想到闭关自守的张仲蔚。
- 满庭春雨长蒿莱:描绘了春雨滋润下的满院蒿草,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铜仪一夜变葭灰”和“绿似苔”。
- 拟人:如“暖律还吹岭上梅”。
- 对仗:如“窗中远岫青如黛,门外长江绿似苔”。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回顾,同时也展现了对隐居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铜仪、葭灰:象征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
- 暖律、岭上梅: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 汉官、尧历:象征历史的回顾和新时代的期待。
- 远岫、长江:象征宁静和深远。
- 闭关、蒿莱:象征隐居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铜仪一夜变葭灰”中的“葭灰”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冬至的灰 C. 铜制的仪器
- 诗中“暖律还吹岭上梅”中的“暖律”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冬天的气息 C. 夏天的气息
- 诗中“已喜汉官今再睹”表达了对什么的回顾?
A. 历史的回顾 B. 自然的回顾 C. 个人的回顾
- 诗中“谁念闭关张仲蔚”中的“闭关”指的是什么?
A. 隐居生活 B. 关闭门窗 C. 关闭心门
答案:1. B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韦庄的《铜仪》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 韦庄的《铜仪》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韦庄的全部诗作。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韦庄的一些代表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韦庄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