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5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55:18
往者行省临秦中,我亦急服叨从戎。
散关摩云俯贼垒,清渭如带陈军容。
高旌缥缈严玉帐,画角悲壮传霜风。
咸阳不劳三日到,幽州正可一炬空。
意气已无鸡鹿塞,单于合入蒲萄宫。
灯前此图忽到眼,白首流落悲涂穷。
吾皇英武同世祖,诸将行策云台功。
孤臣昧死欲自荐,君门万里无由通。
正令选壮不为用,笔墨尚可输微忠。
何当勒铭纪北伐,更拟草奏祈东封。
昔日我曾在秦地行省,急忙披甲从军。
从散关俯瞰敌垒,清澈的渭水如带,映衬着陈军的阵容。
高高的旌旗在空中飘扬,严密的帐篷如同玉石,
悲壮的号角声传来,仿佛在诉说着霜风的冷酷。
到咸阳不需要三天,幽州一炬便可空灵。
如今的气概已不再如鸡鹿之塞,单于也已入蒲萄宫。
灯下这幅地图忽然映入眼帘,白发苍苍的我,感慨流落至此。
我皇的英武堪比世祖,众将的谋略如云台之功。
孤臣我虽愿意死而自荐,但君门万里,却无由进入。
如今正是选壮汉,却不被重用,笔墨尚还可以倾诉微薄的忠诚。
何时才能铭刻北伐的功绩,何时再拟奏章祈求东封?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爱国思想深厚,作品风格多样,尤其以爱国诗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游晚年,时值南宋国力衰弱,外有金、蒙等敌国入侵。陆游身处乱世,心系国家,常感慨身世与国事,表达对北伐的渴望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夜观秦蜀地图》是陆游在晚年对国家前途的深思与忧虑的集中体现。全诗通过对地图的描绘,引发对往昔军事经历的回忆,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无奈。开篇即提到“往者行省”,勾起了他曾经在边疆的战斗经历,展示了他仍然心系边疆的气概。紧接着,诗人描绘了散关的壮丽景象,清渭水如带,构建了一个生动的军事场景,显示出他对战斗的向往与对国土的珍惜。
随着诗的深入,陆游对国家分裂的苦楚愈发明显,提到“鸡鹿塞”的意象,暗示了边疆的危险和国家的困境。而“单于合入蒲萄宫”则是对敌人入侵的无奈与愤懑。灯下的地图成为了他思考的载体,白发苍苍的他,感受到的是年华的流逝与报国无门的悲凉。
最后,陆游表达了对朝廷的失望和对北伐的渴望,尽管他已年迈,但“笔墨尚可输微忠”的感慨仍然让人感受到他那颗炽热的爱国心。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铿锵,反映出陆游一生的理想与追求,充满历史的厚重感和个人的悲剧色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个人忠诚的无奈与渴望,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陆游在《夜观秦蜀地图》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意气已无鸡鹿塞”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诗人对北伐的渴望在最后一句中表现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夜观秦蜀地图》和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历史回忆和对北伐的渴望,而后者则更直接表露出对国家现状的痛心与失落。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都沉重,但陆游的笔触更具历史的厚重感,杜甫则更多的是对现实的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