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0:00:04
春晚谣
作者: 张泌 〔唐代〕
原文展示:
雨微微,烟霏霏,小庭半拆红蔷薇。
钿筝斜倚画屏曲,零落几行金雁飞。
萧关梦断无寻处,万叠春波起南浦。
凌乱杨花扑绣帘,晚窗时有流莺语。
白话文翻译:
细雨轻轻飘洒,烟雾朦胧,小院子里红蔷薇半开半落。
古筝斜靠在画屏上,悠扬的曲子中,几只金色的雁飞过。
在萧关的梦境中已无处可寻,南浦的春波层层涌起。
凌乱的杨花扑打着绣帘,晚窗时不时传来黄莺的歌声。
注释:
- 微微:形容雨势细小轻柔。
- 烟霏霏:形容烟雾弥漫,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钿筝:古代的一种乐器,通常用金属装饰。
- 零落:指散落,零碎的样子。
- 金雁:金色的雁,象征高远和自由。
- 萧关:指边关,常用来表达离别或孤独之情。
- 万叠春波:形容春天的波浪层层叠叠。
- 杨花:杨树的花絮,象征春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 萧关:出自《离骚》中的“行路难”,萧关常常与离愁别绪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南浦:南方的水域,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泌,唐代诗人,字维岳,来自于山西。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和人情。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天,诗人通过描写小庭院的春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欣喜以及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春晚谣》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诗人在细腻的笔触中,展现出春天的温柔与美丽。开头以“雨微微,烟霏霏”引入,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仿佛置身于春雨中,感受到春的温情。接着,诗人通过“钿筝斜倚画屏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乐声悠扬,令人陶醉。
中间的“萧关梦断无寻处”,则是诗人情感的转折,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失落,形成了情感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在美丽的景色中渗透出淡淡的忧伤。最后“晚窗时有流莺语”,用流莺的歌声作结,象征着生活的继续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微微,烟霏霏:细雨轻轻飘洒,环境朦胧,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宁静的春日氛围。
- 小庭半拆红蔷薇:小院中的蔷薇花开得零散,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钿筝斜倚画屏曲:古筝斜靠在画屏上,暗示着音乐与艺术的融入。
- 零落几行金雁飞:几只金色的雁飞过,象征着自由与远方的追求。
- 萧关梦断无寻处:梦境中的失落,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 万叠春波起南浦:南浦的春波层层叠起,带来生机与希望。
- 凌乱杨花扑绣帘:杨花飘落,展现出春天的浪漫与无常。
- 晚窗时有流莺语:窗外传来的黄莺歌声,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叠春波”,将春波形容成叠加的波浪,生动形象。
- 拟人:如“流莺语”,让黄莺似乎能够言语,使画面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感慨,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对往事的深情怀念,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 红蔷薇: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生命力。
- 金雁:象征自由、希望与追求。
- 杨花:象征春天的无常与瞬息万变。
- 流莺:象征生命的延续与美好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钿筝斜倚画屏曲”中“钿筝”指的是什么乐器?
-
“萧关梦断无寻处”中“萧关”指的是什么?
-
诗中提到的“流莺”是指什么?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张泌的《春晚谣》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均体现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但张泌更多的倾向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柔美,而杜甫则通过春夜的雨水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