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0:29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李生了,假装疯狂的他真令人悲哀。
世人都想要置他于死地,而我却独自怜惜他的才华。
他写下了千首敏捷的诗篇,喝着一杯飘零的酒。
在匡山读书的地方,白头的我真想回去。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盛唐时期的繁华和安史之乱的苦难,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的诗作。
《不见》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诗人的生活困苦。他与李白的友谊深厚,李白被视为才华横溢的诗人,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关心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不见》通过对李白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才华的珍视和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无奈。首句“不见李生久”直接引出主题,表现出对李白的思念,接下来“佯狂真可哀”则揭示了李白的处境,隐喻他因社会压力而表现出的“疯狂”。诗中“世人皆欲杀”的表述,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有才之人的打压与排斥,杜甫对李白的怜惜之情也更加显得珍贵。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则通过李白的才华与生活状态形成对比,展现出他虽有千首诗作,但在现实中却孤独、飘零。最后一句提到的“头白好归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的向往,透露出一种渴望宁静的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李白的描写,折射出杜甫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与对才华的珍惜,情感真挚而深沉。
全诗通过对李白的思念与关怀,揭示了社会对才华的压制,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深情。
杜甫在诗中提到的李生指的是哪位诗人?
A. 白居易
B. 李白
C. 王维
D. 高适
诗中“世人皆欲杀”主要描述了什么?
A. 对李白才华的嫉妒
B. 对杜甫的打压
C. 对社会的讽刺
D. 对友人的保护
“头白好归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无望
B.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C. 对李白的担忧
D. 对世事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