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6:12
摸鱼儿 其十七 水东桃花下赋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也何须晴如那日,欣然且过江去。
玄都纵有看花便,耿耿自羞前度。
堪恨处。人道是,漫山先落坡翁句。
东风绮语。但适意当前,来寻须赋,
此土亦吾圃。海山石,犹记芙蓉城主。
弹过飞种成土。是间便作仙客杏,
谁与一栽千树。朝又暮。
怅二十五年,临路花如故。
人生自苦。只唤渡观桃,
侵寻至此,世事奈何许。
这一天不必像那天那么晴朗,我欣然地过江而去。
即使在玄都(指长安)看花,也难免让我对往日的经历感到羞愧。
真让我感到可恨的是,大家都说漫山遍野的桃花是坡翁的诗句。
东风的话语如绮丽的诗句,但我只想在眼前找到乐趣,
这里也是我的园圃。海山石头,仍记得芙蓉城的主人。
那时我弹琴,飞种落成土。如今这里成了仙客的杏花,
谁能为我栽下千树?早晨又是傍晚。
怅恨着二十五年,路旁的花依旧如故。
人生本是苦涩,只能唤来渡口观赏桃花,
在这里寻找,世事究竟是怎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辰翁,字子冀,号白山,宋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诗歌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作者经历了人生的磨难与岁月的沉淀后,表达对往昔的回忆与对现状的感慨。诗中隐含着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桃花的美丽与对往日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诗人不再追求昔日的繁华,而是选择在眼前寻找乐趣。开篇以“也何须晴如那日”引出对比,显示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接受。桃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人生的一种隐喻,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通过对桃花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苦涩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的“二十五年”更是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重与无情,尽管眼前的景色依旧美丽,但心中的苦涩却难以磨灭。最终,诗人以“世事奈何许”作结,展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思考。诗人在感叹岁月无情的同时,也试图在当下找到乐趣,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玄都”指的是哪个地方?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坡翁”是指哪位诗人?
“怅二十五年,临路花如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春江花月夜》对比,刘辰翁的诗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内心的挣扎,而张若虚则通过自然景色描绘了更加广阔的情感空间。两者都借助自然意象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但着重点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