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4:43
食藕
作者:李流谦(宋代)
芙渠固佳产,其末亦奇绝。
此土乃物宜,厥包比柚橘。
蔓引茎自遂,泥蟠体仍洁。
一丝戏傀儡,众窍殒鯈忽。
七月陂塘秋,千盖偃寒碧。
俚语名带花,脆嫩若无骨。
如船近诳诞,似玉孰追削。
瞿昙况真理,秽净本同出。
花实根相连,因果非两法。
君看入口处,一片疑嚼雪。
溽暑肌如熏,毒梧肺欲裂。
只应萧爽时,便清凉国。
这首诗歌描绘了莲藕的美味与独特,突显了其生长环境的优越。诗人提到,莲藕在盛产的地方,其根部的品质也极为特殊。这里的土地非常适合生长,藕的外形与柚子、橘子相似。藕的藤蔓自然生长,泥土中保持着洁净的状态。诗中提及的“戏傀儡”描绘了藕的形态,形似玩偶,众多的孔隙仿佛在瞬间消失。七月的池塘已经秋意渐浓,水面上覆盖着寒碧色的藕叶。俚语中提到的藕花,脆嫩得像没有骨头一样。它的质感如同接近船只的幻觉,像玉一样被削得精致。诗人提到的“瞿昙”象征着真理,藕的洁净与污秽本质上是同源的。花与果实之间根本相连,因果关系并非两种法则。入口处的美味如同在咀嚼雪花,炎热的夏天使人感到如同熏蒸,毒梧的气味让人窒息。诗人最后提到,只有在清爽的季节才能享受到它的清凉与美味。
李流谦是宋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融合自然景物与哲理思考,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生活中的细节与情感。
《食藕》是李流谦在对莲藕的观察与品尝中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食藕》通过对莲藕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以丰盈的意象和细腻的感受,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藕的外形、味道以及生长环境的描绘,传达出对它的喜爱和敬畏。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比如“如船近诳诞,似玉孰追削”,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莲藕的外观,同时也引发读者对其味道的想象。诗人巧妙地将藕的清凉与盛夏的热气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对清凉美味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食物的诗,更是对自然、生活和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它引导读者去思考食物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生活中如何寻求宁静与清凉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歌通过对莲藕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生活清凉美味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食物的哲学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芙渠”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形容莲藕“脆嫩若无骨”,说明其__。
判断题:诗人认为莲藕的洁净与污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