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9:28
寄麦门冬于符公院
梅尧臣
佳人种碧草,所爱凌风霜。
佳人昔已殁,草色尚苍苍。
陆行载以车,水行载以航。
于今五六年,与我道路长。
思人不忍弃,期植寒冢傍。
我嗟复北去,安得毕此丧。
留植精舍中,远挈防根伤。
他时京岘下,不比野蒿黄。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已故爱人的思念与哀伤。诗中提到,佳人曾亲手种下了碧草,尽管她已经去世,草色依然青翠。在陆地上用车载着,水边以船航行,如今已经过去五六年,路途漫长。思念之情让人不忍舍弃,期望能在她的寒冢旁栽种草木。我感叹再一次北去,怎样才能结束这段哀伤呢?希望能在幽静的精舍中留植,远离根部受伤的忧虑。将来在京岘下,所看之景又与野蒿不同。
梅尧臣,字子华,号石湖,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达深厚的人文关怀。
本诗写于梅尧臣对故人的追忆之情,反映了他内心对爱情与生命无常的感慨。在经历了亲人的离去后,诗人通过栽种草木来寄托情感,表现出对生命与记忆的执着。
这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与深沉的情感交织,呈现了诗人对逝去爱人的思念。诗歌开头以“佳人种碧草”引入,描绘出佳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然而,随着“佳人昔已殁”的出现,情感的基调转为哀伤。诗人不仅缅怀逝者的美好,也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五六年的流逝让思念愈加沉重。
整首诗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表现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逝去时光的叹息。诗人通过对草木的栽种,表达出希望与寄托,试图在自然中寻找情感的延续。最后的意象“京岘下”的提及,提示着未来的可能与不确定,使整首诗虽以哀怨开篇,却在结尾处留有一丝希望。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佳人种碧草”中的“佳人”不仅是形象的代称,更有情感的寄托;“草色尚苍苍”则是对生命力的描绘。
整首诗通过抒发对逝者的思念与哀伤,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情感的延续,表达了对爱与记忆的珍视。
诗中的“佳人”指的是谁?
A. 朋友
B. 亲人
C. 爱人
D. 师长
诗中提到的“寒冢”指的是什么?
A. 冷清的地方
B. 逝者的墓地
C. 一种草木
D. 诗人的家
诗人想在寒冢旁植什么?
A. 花
B. 草
C. 树
D. 竹
与白居易的《长恨歌》相对照,梅尧臣的这首诗更加注重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长恨歌》则更多地探讨爱情的悲剧与历史的长河。两者都展现了对逝去爱情的感怀,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