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1:51
夷门魏公子,来过抱关人。
车马立市中,贵义不耻贫。
市人无不惊,此老面黧皴。
岂将流俗眼,能辨玉与珉。
尔後几千载,此贤埋埃尘。
谁谓四君子,蹈古犹比辰。
上马後苑门,访我东城闉。
为公开蓬户,沽酒焚紫鳞。
银杯青石盘,共饮不计巡。
薄暮各已醉,欢笑颓冠巾。
来既无猜嫌,去亦无疏亲。
曷若世上士,惟顾势力均。
这首诗描写了魏公子(夷门魏公子)曾经来过抱关的人,他在市中停车,虽然身处繁华,但他认为高贵与义气不应该以贫穷为耻。市民们感到惊讶,这位老人面色黝黑且有皱纹。难道世俗的眼光,能分辨出真玉与假石吗?几千年后,这位贤士被尘埃掩埋。谁说“四君子”与古人相比,依然如同星辰?他骑马来到后苑门,拜访我东城的墙角。为我打开蓬户,买酒焚香。银杯与青石盘,一起畅饮不计较巡逻的事情。薄暮时分,我们都醉了,欢笑中不再备受冠巾的束缚。来时没有猜疑与嫌隙,离去时也没有疏远与冷漠。何不如世上的士人,唯顾势力的均衡?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文情怀的追求。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人物与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尤其是对待金钱与道义的态度。
梅尧臣的这首诗通过描写魏公子在市中接受民众的惊讶与尊敬,展现了一个高尚而不屈的灵魂。诗中的“贵义不耻贫”表明了作者对道义的坚持,认为真正的贵族精神并不在于财富,而在于内心的高尚与义气。诗中对魏公子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古代士人的风范,既有气度又不失谦逊。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饮酒作乐的场景,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通过“来既无猜嫌,去亦无疏亲”,梅尧臣强调了友谊的纯粹与无私,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与意象,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梅尧臣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诗歌探讨了人的价值与道德,强调高尚的品质比财富更重要,表达人际关系中应有的真诚与无私。
诗中“贵义不耻贫”意为:
“岂将流俗眼,能辨玉与珉”的意思是:
诗中描绘的聚会场景表现了:
梅尧臣与王维的作品都表现出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思考,梅尧臣聚焦于人际的真诚,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修养。两者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探讨了人性与道德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