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5:50
甘蹈焚如祸,论忠到此难。
身随一炬烬,骨并两宫寒。
和议中朝耻,衣冠故垄残。
翻嗟冷山使,生得返临安。
甘愿像焚烧的祸患,忠诚到此已是艰难。
我的身躯随同一把火化,骨骼与两宫的寒气相伴。
在和议中,朝廷的耻辱,衣冠已被荒废残破。
不禁感叹冷山的使者,竟能返回临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施绍武(清代),字子谦,号云白,晚号衣山,江苏人,擅长诗文。其作品多以感慨时局、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中期,正值国家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对当时政局的失望与悲愤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诗中表达了对忠诚的无奈与对时局的哀叹,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宋朝散郎孙公墓》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悲愤的古诗,诗人在诗中以孙公的墓为引,表达出对忠诚的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切批判。开头两句“甘蹈焚如祸,论忠到此难”,以“焚如祸”喻示忠诚的艰难,显示出对忠义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接下来的“身随一炬烬,骨并两宫寒”则通过火焰的象征,描绘了生命的脆弱和对故国的思念,表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
在“和议中朝耻,衣冠故垄残”中,诗人揭露了当时朝廷的耻辱与政治的腐败,衣冠的残破则暗示了传统文化的衰败,令人感到无比惋惜。最后一句“翻嗟冷山使,生得返临安”更是表达了对无能为力的愤怒与对理想国的向往,冷山的使者象征着失去希望的现实,与临安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反思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忠诚的苦楚与对时局的批判,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与渴望,反映出历史的变迁与人性的复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甘蹈焚如祸”中的“焚”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冷山”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临安”的情感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