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峡中杂诗 其二》

时间: 2025-07-27 03:58:17

诗句

画鼓阗阗咽,舟从井底牵。

汰崖行白日,凿石出青天。

云气学山立,滩声如雨悬。

羡他下峡者,惊电让归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3:58:17

原文展示:

画鼓阗阗咽,舟从井底牵。
汰崖行白日,凿石出青天。
云气学山立,滩声如雨悬。
羡他下峡者,惊电让归船。

白话文翻译:

喧闹的画鼓声如同哽咽,船只从深井底部牵引而出。
白天在崖边行走,凿石开辟出一片青天。
云气像山一样高耸,滩声如同雨水悬挂。
我羡慕那些下峡的人,惊雷般的电光让归船减速。

注释:

  • 画鼓:一种乐器,此处指鼓声。
  • 阗阗咽:阗阗指声音嘈杂,咽指声音哽咽。
  • 舟从井底牵:形象描绘船只从深处拉起。
  • 汰崖:可能指在崖边行走或清洗崖边。
  • 青天:开辟出的天空,象征希望与光明。
  • 云气学山立:形容云雾高耸,像山一样。
  • 滩声如雨悬:滩声像雨水一样落下。
  • 下峡者:指那些进入峡谷的人。
  • 惊电让归船:惊雷的电光让归航的船只减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复初(公元1746年-1803年),字梦白,号复初,清代诗人。生于浙江,精于诗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作品多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顾复初的诗歌语言清新,意象生动,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峡中杂诗其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的时期。诗中描绘了峡谷的壮丽与自然的神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旅途的思索,反映出他对自由与探索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峡谷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壮丽。开篇以“画鼓阗阗咽”引入,生动传达了峡谷中热烈的气氛,鼓声的嘈杂与咽音的交织,似乎让人感受到峡谷独特的生命力和动感。接下来的“舟从井底牵”则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船只从深井中拉出,寓意着突破与希望。

“汰崖行白日,凿石出青天”描绘了白天在崖边行走的画面,展现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勇气与智慧,凿石开辟出青天,象征着不断探索与追求光明的精神。诗中“云气学山立,滩声如雨悬”更是通过对云气与滩声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与动态之美,仿佛让人置身于那一片景色之中,感受到自然的神秘与力量。

最后一句“羡他下峡者,惊电让归船”则流露出诗人对下峡者的羡慕与对归船的关注,反映了他对人生旅程的思考,电光的惊艳与归航的惆怅交织在一起,表明了人们在探索与归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画鼓阗阗咽:描绘热烈的氛围,鼓声嘈杂,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 舟从井底牵:形象地表现出从深处向外的努力,暗示着生命的追求。
  3. 汰崖行白日:白天在崖边行走,表现出敢于挑战自然的勇气。
  4. 凿石出青天:象征着经过努力后的成功,打开了新的视野。
  5. 云气学山立:云气高耸,像山一般,表现出自然的巨大与壮丽。
  6. 滩声如雨悬:滩声如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
  7. 羡他下峡者:对下峡者的羡慕,反映出探索未知的渴望。
  8. 惊电让归船:电光般的惊艳让归船减速,暗示着对归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气学山立”,将云气比作山,增强了意象的立体感。
  • 拟人:滩声如雨悬,赋予自然声音以人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汰崖行白日,凿石出青天”,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探索与归属的矛盾,诗人通过对峡谷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探索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鼓:象征热烈的气氛与生命的活力。
  • 井底:象征深处的探索与努力。
  • 白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青天:象征未来的美好与开阔。
  • 云气:象征自然的神秘与伟大。
  • 滩声:象征自然的声音与气氛。
  • 下峡者:象征探索者,追求自由与未知的人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画鼓阗阗咽”中的“阗阗”指什么? A. 画的声音
    B. 嘈杂的声音
    C. 低沉的声音

  2. “羡他下峡者”中,诗人对下峡者的态度是?
    A. 羡慕
    B. 嫉妒
    C. 无所谓

  3. 诗中所提到的“青天”象征了什么?
    A. 绝望
    B. 希望与光明
    C. 自然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与《峡中杂诗其二》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前者更侧重于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悟,而后者则强调探索与归属之间的矛盾。
  • 《望庐山瀑布》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敬,然而其意象更加集中于瀑布的壮观,表现出一种震撼的美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与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 月奁匀面 踏莎行 金盆沐发 踏莎行 刘道长生子 踏莎行 送童推官 踏莎行 夜饯良谋进士入函谷已已 踏莎行 韩信庙 踏莎行 送章一山太史 踏莎行 咏河西柳 踏莎行 前词未尽复寄 踏莎行 坐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省悟 豕字旁的字 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造谣中伤 衣字旁的字 谲而不正 拆牌道字 千年觥 弓字旁的字 八字旁的字 勇开头的成语 书符 长字旁的字 历官 一世之利 诸若此类 昼日 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