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三韵杂咏七首》

时间: 2025-07-28 16:09:54

诗句

足随意以行,目惟心所视。

若必待使之,动行即相戾。

是故造自然,斯为理之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6:09:54

原文展示:

足随意以行,目惟心所视。
若必待使之,动行即相戾。
是故造自然,斯为理之至。

白话文翻译:

脚步随心意而行,目光只看心中所想。
如果非得依赖他人,那行动就会相互抵触。
因此,造就自然,才是道理的极致。

注释:

  • 足随意以行:脚步随着内心的意愿而行动。
  • 目惟心所视:目光只看内心所想所见。
  • 若必待使之:如果必须依赖他人来引导。
  • 动行即相戾:行动便会互相抵触,难以和谐。
  • 造自然:创造自然的状态。
  • 斯为理之至:这是道理的极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若川,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对自然和心灵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那时社会动荡,士人对自然与人性的思考愈发深入。李若川的诗歌反映了对自我内心的探索,提倡顺应自然和内心的真实感受。

诗歌鉴赏:

《三韵杂咏七首》中的这首诗展现了李若川对心灵自由与自然的深刻理解。诗开篇以“足随意以行,目惟心所视”点明了人与自然、内心的关系,强调了个体的主观性和内在的真实感受。诗中提到若依赖外部的力量,便会导致行动上的冲突,反映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我独立性的追求。

李若川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简练而有力的语言,通过对比与因果关系的揭示,呼吁人们回归内心,尊重自然的法则。诗的结尾“是故造自然,斯为理之至”则升华了主题,指出真正的道理在于顺应自然法则,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整首诗清晰而深邃,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蕴含了哲理的思考,使人感受到一种从容与自在的生活态度,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足随意以行:表现出一种随心所欲的自由状态,强调内心的主导作用。
  • 目惟心所视:目光所及,反映出内心的愿景与追求。
  • 若必待使之:暗示依赖他人是被动的状态,失去了主动权。
  • 动行即相戾:行动上的矛盾与冲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
  • 是故造自然:强调自然的状态是人类应追求的目标。
  • 斯为理之至:总结观点,指出顺应自然是最深刻的道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心灵独立与依赖他人的对比,反映出内心的真实与外界的复杂。
  • 比喻:将内心的感受与自然的法则相提并论,揭示了二者的和谐关系。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人应追求内心的自由,尊重自然法则,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统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行动的自由与自主。
  • :代表内心的视野与追求。
  • :内在的真实与情感。
  • 自然:象征和谐与真实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足随意以行”意指什么? A. 跟随他人
    B. 自由行动
    C. 停止不前
    答案:B

  2. 诗中提到“若必待使之”,意在表达什么? A. 依赖他人
    B. 独立自主
    C. 追求自由
    答案:A

  3. “造自然”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创造美好生活
    B. 顺应自然法则
    C. 追求名利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 王维的《山居秋暝》:体现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强调及时行乐与自然的豪放,而李若川则更注重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契合,展现出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若川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哭赵州和尚二首 赠袁湛谢混诗 咏雪诗 九月九日诗 鸾鸟诗 经汉高庙诗 墨梅 墨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烫伤 龈龈计较 摇相应和 赫然而怒 班线 CRT 何向 彑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管中窥天 水浒 人取我与 非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