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2:43
留诗
作者: 叶法善 〔唐代〕
昔在禹余天,还依太上家。
忝以掌仙录,去来乘烟霞。
暂下宛利城,渺然思金华。
自此非久住,云上登香车。
适向人间世,时复济苍生。
度人初行满,辅国亦功成。
但念清微乐,谁忻下界荣。
门人好住此,翛然云上征。
退仙时此地,去俗久为荣。
今日登云天,归真游上清。
泥丸空示世,腾举不为名。
为报学仙者,知余朝玉京。
在禹余天的时代,我还寄居在太上老君的家里。
我有幸掌管仙人的名册,乘着烟霞往来于人间。
我暂时降落在宛利城,心中渺然思念金华山。
从此我不再久留,便驾着香车飞升云端。
偶尔回到人间,时常帮助苍生。
度人之时满载而归,辅佐国家也能有所成就。
但我只念念清微的乐趣,谁又愿意追求下界的荣华呢?
门徒们喜欢留在这里,悠然自得地在云上游历。
退去仙职时,这里久居便成了荣耀。
今天我登上云天,回归真境游览上清。
泥丸虽空,却向世人展示,腾飞并不是为了名声。
我为了回报那些求道的仙者,知晓我朝夕向往的玉京。
叶法善,唐代道士,生于道教盛行时期,擅长诗歌创作,作品多以道教思想为主,反映了对自然、人生和修道的深刻理解。
《留诗》是一首表达道教思想的作品,创作于作者对修道生活的思考和对人间荣华的淡泊之情。诗中融合了对仙界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唐代道教文化的氛围。
《留诗》是叶法善以道教理念为核心的作品,展现了他对修道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荣华的超然态度。诗中通过对禹余天和太上老君的提及,强调了道教的神秘性和高尚性。作者虽身处人间,但心中向往的却是云端的仙境,显示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精神追求的渴望。
在描绘云上游历的过程中,诗人用“乘烟霞”这样的意象来表现他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仿佛在告诉读者,真正的快乐在于心灵的清净与超然。对于“时复济苍生”的描写,则体现出一种道德责任感,虽然他已步入仙途,但仍不忘回馈世间,展现了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
诗的最后几句更是传达了“泥丸空示世”的真谛,强调名利的空虚与修道的实质价值。整体而言,这首诗如同一幅道教仙境的画卷,既有对理想生活的描绘,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
昔在禹余天,还依太上家。
诗人回忆自己曾在仙界的生活,寄居于太上老君的家中,暗示对道教高层的向往。
忝以掌仙录,去来乘烟霞。
自己有幸掌管仙人名册,频繁往返于人间与仙界之间,表现出对仙人身份的认同。
暂下宛利城,渺然思金华。
暂时降落在宛利城,内心却思念金华山,体现出对仙境的渴望。
自此非久住,云上登香车。
不再长久停留,便驾乘香车升上云端,表达对超凡生活的向往。
适向人间世,时复济苍生。
偶尔回到人间,帮助苍生,强调道德责任感。
度人初行满,辅国亦功成。
帮助他人后,自己也能有所成就,显示出道教的无私精神。
但念清微乐,谁忻下界荣。
只想享受清静的乐趣,谁会在意世俗的荣华。
门人好住此,翛然云上征。
门徒们喜欢留在这里,自在地在云端游历,表现出对仙境的向往。
退仙时此地,去俗久为荣。
退去仙职时,久居此地便成了荣耀。
今日登云天,归真游上清。
今天我登上云天,回归真境,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泥丸空示世,腾举不为名。
头脑虽空却向世人展示,飞升并不是为了名利。
为报学仙者,知余朝玉京。
为了回报求道者,表达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的主题是对道教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精神的享受。
“昔在禹余天”中的“禹余天”指的是哪个神仙?
诗中提到的“金华”象征什么?
诗人对世俗荣华的态度是?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叶法善的《留诗》更强调道教对超脱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多地体现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以上内容旨在深入剖析叶法善的《留诗》,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