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7:23
寒食
作者: 陈元老 〔宋代〕
至后百五日,春光无火晨。
金钿沽酒妾,罗袜弄毬人。
莺语如留意,花枝不卖贫。
东园旧桃李,红白尽成尘。
这首诗描写的是寒食节后的情景,时值春光明媚,却没有燃起火来。那金色的钿子(用来装饰的金饰)是用来买酒的妾侍,而穿着罗袜的人则在玩球。莺鸟的鸣叫让人留恋,花枝却因为贫穷而无奈无法出售。东园里的桃李树,红花白花都已经化为尘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最初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后演变为禁火食冷的习俗。此节日体现了对春天的珍惜与对过去的追忆。
作者介绍
陈元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在诗歌、散文方面有较高成就,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寒食节后,正值春天。此时自然景象生机勃勃,但社会生活中却隐含了贫困和无奈。诗人在传达对春光的感慨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思考。
《寒食》一诗通过对寒食节后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无奈。诗的开头以“至后百五日,春光无火晨”引入,引人入胜,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既有春天的美丽,又透出一丝冷清。接下来的“金钿沽酒妾,罗袜弄毬人”则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妾侍和嬉戏的孩童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气息,但又因“花枝不卖贫”暗示了经济困境。最后两句“东园旧桃李,红白尽成尘”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桃李的花落无不显示出一种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活的艰辛,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感受到在繁华背后的淡淡忧伤,激发读者对现实的思考,既有怀旧之情,又有对未来的期待。
逐句解析
至后百五日,春光无火晨
金钿沽酒妾,罗袜弄毬人
莺语如留意,花枝不卖贫
东园旧桃李,红白尽成尘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寒食节后的春天景象,反映了生活的美好与艰辛,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对现实的批判与对美好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寒食节通常在何时?
A. 清明节后
B. 清明节前
C. 春分
D. 秋分
“金钿沽酒妾”意指什么?
A. 妾侍买酒
B. 妾侍穿金钿
C. 妾侍卖酒
D. 妾侍醉酒
诗中“春光无火晨”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春天的温暖
B. 节日的冷清
C. 生活的富裕
D. 青春的美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寒食》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同时也能通过互动测试和相关作品推荐进一步学习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