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2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28:59
浣溪沙
柳底征鞍花底车。
两行香泪湿红襦。
别来莺燕已春余。
梳洗楼台愁独倚,
笙歌庭院醉谁扶。
卷帘闲看玉储胥。
在柳树底下,马鞍和花车并排停放。
两行香泪湿透了红色的襦裙。
分别之后,黄莺和燕子已经过了春天。
在梳洗楼台上,我忧愁地独自倚靠,
笙歌在庭院中响起,谁能来扶我醉酒?
我悠闲地卷起帘子,静看那玉饰的储胥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涉及的“莺燕”象征春天的如意与欢乐,而“梳洗楼台”则常见于古代诗词中,描绘女性的生活情态,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关注与描写。
作者介绍
陈允平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兼具细腻与柔美,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之感,常以女性视角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浣溪沙》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生活情趣与情感抒发的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后的情感纠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表达的重视。
《浣溪沙》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柳树、花车、泪水等意象描绘了离别的愁苦与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首句“柳底征鞍花底车”便营造了一种旅途与离别的氛围,柳树常被视为离别的象征,征鞍与花车更是直观地展示了离别场景。接着“香泪湿红襦”,诗人以“香泪”形象地描绘了女性在离别时的情感流露,展示了离愁别绪的深刻。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通过“别来莺燕已春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对春天的怀念,黄莺与燕子象征着春天的生机,诗人感叹时光荏苒,自己却仍沉浸在孤独的愁绪中。“梳洗楼台愁独倚”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音乐和美酒的存在虽然醉人,但却无法消解心中的惆怅。最后一句“卷帘闲看玉储胥”则以一种闲适的姿态结束,似乎在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香泪”形容泪水带有香气,增加了情感的细腻度;“梳洗楼台”则赋予了场景以人性化的情感,使之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离别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生活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与情感的细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柳底征鞍花底车”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旅行的欢乐
B. 离别的伤感
C. 春天的美丽
诗中的“香泪”指代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愁
C. 愤怒
“别来莺燕已春余”意指什么?
A. 春天已经过去
B. 夏天来临
C. 离别的时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愁苦与对过去的怀念,但李清照的词更为婉约细腻,而陈允平的《浣溪沙》则在意象上更加生动与直观。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浣溪沙》的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