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前人伤古》

时间: 2025-05-05 09:37:15

诗句

当年天与袴中儿,天到如今不与时。

事变风涛掀地轴,军声电雹散雷槌。

鬼蓝柄国苦相误,佛会守城甘自痴。

旗盖已随□驾去,留西太乙更谁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7:15

原文展示:

当年天与袴中儿,天到如今不与时。
事变风涛掀地轴,军声电雹散雷槌。
鬼蓝柄国苦相误,佛会守城甘自痴。
旗盖已随驾去,留西太乙更谁期。

白话文翻译:

当年时运与我相助,到了如今却不再眷顾。
世事变迁,如同风涛翻动大地,战声如电、如雹,轰鸣不绝。
鬼神相助的国家苦苦相误,信仰佛教的人守卫城池却甘愿痴迷。
旗帜已随车驾而去,西方的太乙神,再也无人寄予希望。

注释:

  • 袴中儿:指的是少年,袴为短裤,这里用来形容年轻人。
  • 事变风涛:指的是世事的变化,如同风浪翻滚,形势剧烈动荡。
  • 鬼蓝柄国:可能指代某种神秘或超自然的力量,象征国家的误解与困惑。
  • 佛会:指信奉佛教的人,守城者愿意安守而不作为。
  • 太乙:指的是道教中的太乙神,象征着希望和信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历史时期,诗风以沉郁、感慨为主,常常反映当时社会的纷乱和个人的失落。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的年代,诗人感慨历史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奈,从个人的遭遇引发对国家和信仰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与无奈。开头两句对比了当年与如今的天命,展现了从盛到衰的转折,暗示着个人与历史的无力感。随后,诗人用“事变风涛”比喻社会的动荡,生动地描绘了那种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诗中的“军声电雹散雷槌”形象而生动,传达出战场的凶险与无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鬼蓝柄国”和“佛会守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思,诗人对那些依赖鬼神庇护而迷失方向的国家感到痛心。最后两句则传达了失望与无奈,旗帜已经随领导者而去,留给后人的只有空虚与无望。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悲凉的色彩,通过对比与象征,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命运的渺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年天与袴中儿:强调曾经的顺境,年轻时一切顺利。
  2. 天到如今不与时:如今的时运已不再,感到失落。
  3. 事变风涛掀地轴:形容社会动荡,局势变幻无常。
  4. 军声电雹散雷槌:战斗的声音如电闪雷鸣,描绘战争的激烈。
  5. 鬼蓝柄国苦相误:国家依赖于鬼神,最终却遭受误导与苦难。
  6. 佛会守城甘自痴:信奉佛教的人守护城池,却因执着而痴迷。
  7. 旗盖已随驾去:象征失去的希望与领导。
  8. 留西太乙更谁期:西方的太乙神已无所寄托,表达失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变迁比作风涛,形象生动。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如“军声电雹散雷槌”,渲染了战斗的激烈。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无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袴中儿:象征年轻和希望。
  • 风涛:象征社会动荡和不安。
  • 军声:象征战争与冲突。
  • 鬼蓝:象征依赖与误导。
  • 太乙:象征信仰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天与”的意思是什么?

    • A. 时运顺利
    • B. 受到庇护
    • C. 幸福安康
  2. “军声电雹散雷槌”中“电雹”的比喻意指?

    • A. 风平浪静
    • B. 战斗激烈
    • C. 天灾人祸
  3. “鬼蓝柄国”反映了什么样的国家状况?

    • A. 依赖外力
    • B. 自我独立
    • C. 和平安定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陈著的《次韵前人伤古》与辛弃疾的《破阵子》,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和战争的感慨,但辛弃疾更注重豪情壮志,而陈著则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悲凉。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陈著传》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送任师中任清江 神女庙 昆阳城 菊花 荆门惠泉 寄杨纬 和杨节推见赠 涵虚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枝梢 岩墙 闭关自守 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渭川千亩 习辞 千形万状 示字旁的字 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贝字旁的字 莫斯科保卫战 方字旁的字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名重天下 门字框的字 唇结尾的成语 一技之微 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