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7:30
作者: 陈著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麻麦在东阡,桑柘在南陌。
鸟飞鱼在渊,生意各自适。
相逢如相知,非苟旦与夕。
此心乃平生,谁能开閒隙。
嗟彼何人斯,徒为形所役。
役役本无名,于何见劳绩。
富贵死之除,清閒终有益。
在东边的田地里种着麻和麦子,南边的田野上则是桑树和柘树。
鸟儿在天空中飞翔,鱼儿在深渊中游动,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
我们相逢就像老朋友一样,哪是那早晚的偶然相遇?
我的心情就是平生的追求,谁能在我心中开出一条空隙呢?
叹息那些人,徒然为形体所役使。
这种忙碌本没有实质的意义,何必劳神费力呢?
富贵的生活终究会被死亡所终结,而清闲的生活却能够带来益处。
此诗以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为韵,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隐居田园、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而闻名。陈著在此诗中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反思。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田园生活的理想,常与陶渊明的思想相呼应。
创作背景: 诗作是在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中写成,表现了作者对宁静、清闲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劳碌的质疑。
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园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开篇描写了东阡南陌的农田景象,生动地呈现出农作物的生长与自然的和谐。接着,诗人以鸟鱼的自由生活对比人类的忙碌,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是生活的真谛。诗中“相逢如相知”一句,传达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真挚情感,非偶然的相识,而是一种似曾相识的默契。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深入探讨劳动与生活的意义,强调“役役本无名”的观点,提出人在世俗生活中常常被物质所驱使,失去了自由的心灵。结尾则以“富贵死之除,清閒终有益”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指出追求名利终究是空幻,唯有清闲的生活才是长久的益处。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厚,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一种理想化追求,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喧嚣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清闲的价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农作物有哪些?
A. 稻米 B. 麻麦 C. 菜豆
诗人认为清闲的生活有哪些益处?
A. 长久的幸福 B. 名利 C. 忙碌
诗中“役役本无名”的意思是?
A. 忙碌有意义 B. 忙碌没有实质意义 C. 忙碌是生活的全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两者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陈著的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内心的宁静,陶渊明则更侧重于隐逸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