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8:47
《八六子 花朝夜窗中见月》
作者:王夫之〔明代〕
荡春寒,一轮娟娟,初上烟暖云柔。
柰镫穗影含金粟,药垆声泣寒螀,凄然似秋。
无端还与绸缪。
几线疏棂界破,半襟白袷光浮。
想溪外梅花,低垂瘦影,斜窥流水,香魂欲绝,
应共我遥向素蛾写怨,青天碧海悠悠。
不禁愁。灭镫拥衾去休。
在春寒的夜晚,明亮的月亮初升在柔和的云烟之间。
灯下的影子似乎映照出金色的花穗,药香四溢,寒蛩哀鸣,
让人感到凄凉如同秋天。
无奈地又与思念交织。
几条细缝的窗棂透出光影,半边衣襟在月光下轻浮。
想起溪边的梅花,低垂着瘦弱的身影,
斜着身子窥视流水,香魂似乎快要消散。
我应和那素色的蛾子一起写下心中的怨恨,
在这青天碧海之间无尽悠远。
不由得心中愁苦,熄灭了灯,裹着被子去休息。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年-1692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政治家。他是南明的忠臣,主张“明末清初”的文化复兴,强调人文主义和个人的道德修养。王夫之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真挚见长,常常蕴含深厚的哲理。
创作背景:
《八六子 花朝夜窗中见月》创作于王夫之晚年,正值战乱时期,国家动荡,个人心境也受到影响,诗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孤独中的思索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月色与灯影,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思念。诗人以“荡春寒”开始,唤起了春天的寒意,而随之而来的“月轮娟娟”则透出一种宁静而清澈的气息,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对月亮、灯影的细致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之情。
尤其是“柰镫穗影含金粟”的描写,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暗含着对生活中细腻事物的珍视。接着,诗人以“药垆声泣寒螳”将夜的寂静与虫鸣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现出对生命脆弱的感悟。
“想溪外梅花,低垂瘦影”,这句则让人联想到春天的梅花,象征着希望与新生,但又因“香魂欲绝”而显得无奈。最后,诗人以“灭镫拥衾去休”结束,全诗在愁苦的情感中沉淀,给人留下深思的余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在春夜的孤独与思念,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人对生命、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柰镫”指的是什么?
诗中“香魂欲绝”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