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红茶花》

时间: 2025-05-07 07:14:16

诗句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4:16

原文展示:

红茶花
作者: 司空图 〔唐代〕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

白话文翻译:

这位诗人一见景物就忍不住赞美,怎么会在意高雅的韵律来赞美红茶花呢?牡丹白白地费尽三春的力气,绽放之后才知道它并不是花。

注释:

  • 景物:指自然景色。
  • :赞美,称赞。
  • 岂怜:岂是怜惜,表示对某事的轻视或不在意。
  • 高韵:指高雅的韵律或诗句。
  • 牡丹:一种花,象征富贵美丽。
  • 三春力:指春天的力量,三春即春季的三个月。

典故解析:

《红茶花》中的“牡丹”象征着美丽和富贵,但诗人却以“枉用三春力”来讽刺其盛名的虚浮,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无奈与冷眼。该诗的创作可以看作是对流行审美的反思与批判。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司空图,字子长,号云溪,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重视意境和感情的表达。生于盛唐,曾任职于朝廷,致力于文艺创作。

  •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种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中,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不屑态度,暗含着对真实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红茶花》通过对红茶花与牡丹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的不同理解。诗人看到红茶花的美丽,赞美之余却不屑于用高雅的诗句来修饰,反而用简洁的语言直指其真相。牡丹作为传统名花,虽然美丽,但诗人却认为“开得方知不是花”,暗示着美丽的外表下可能隐藏着空虚与无趣。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花卉的独特审美,更是对人世间名利的批判与反思。诗中蕴含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真实美的渴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景物诗人见即夸":诗人一见到美景就忍不住赞美,传达出对自然美的欣赏。
    2. "岂怜高韵说红茶":诗人并不在意用高雅的诗句来赞美红茶花,突显其对形式的轻视。
    3. "牡丹枉用三春力":牡丹花费春季的时光和精力,却最终未必令人满意。
    4. "开得方知不是花":牡丹的盛开后,才发现它的美丽并不是诗人所追求的真正花朵。
  •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对比和反讽的手法。诗人将红茶花和牡丹进行对比,反映出对外表美丽的质疑,同时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强调牡丹的虚华。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世俗名利的反思,倡导对真实美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浮华的冷漠与对真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红茶花:象征自然之美,简单而真实。
    • 牡丹:象征名利与虚华,表面美丽但内在空洞。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有哪两种?
      • A. 红茶花与梅花
      • B. 红茶花与牡丹
      • C. 牡丹与兰花
    2. “岂怜高韵”是什么意思?
      • A. 赞美高雅
      • B. 不在意高雅
      • C. 追求高雅
    3. 诗人对牡丹的态度是什么?
      • A. 崇拜
      • B. 讽刺
      • C. 忽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 诗词对比: 在《春晓》中,孟浩然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而司空图通过红茶花与牡丹的对比,传达了对真实美的追求和对浮华的批判。两首诗在意境上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代表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名利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司空图诗文集》

相关查询

大散岭 秋日留别义初上人 吴门再逢方干处士 春日过寿安山馆 伤侯第 途中寄友人 夏晚望嵩亭有怀 偶题离亭 河上逢友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廿四桥 非字旁的字 不期而遇 山头 寸字旁的字 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帕提侬神庙 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缢女 鸡犬升天 己字旁的字 隔开头的成语 辱身败名 酉字旁的字 悲痛欲绝 发怒穿冠 金字旁的字 宽洪大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