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方桥》

时间: 2025-05-01 08:51:11

诗句

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

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1:11

原文展示:

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

白话文翻译:

这座桥既不是楼阁,也不是船只,可以供人居住,也可以让人通行。如果你想问我关于方桥的事情,那么方桥就是这样建造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非阁:不是楼阁,指的是没有上层建筑的结构。
  • 复非船:又不是船,强调其形态的独特性。
  • 可居兼可过:既可以居住也可以通行,说明桥的多功能性。
  • 君欲问:你如果想问,表示对方的提问。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提到的“方桥”可能暗示了古代中国对桥梁的重视,桥是连接两岸的象征,寓意交往与沟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文以气势磅礴、辞藻华丽著称,尤其擅长骈文和古文。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韩愈任职虢州期间,时值唐代政治动荡,社会变迁频繁。诗中对方桥的描绘,可能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以及对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方桥的形态和功能,展现了韩愈对桥梁的独特理解。诗的首句“非阁复非船”,通过排比的手法,强调了方桥的特殊性,打破了传统建筑和交通工具的界限,表现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接下来的“可居兼可过”,则进一步扩展了桥的功能,不仅仅是交通的工具,也可以作为生活的空间,这种多重性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与改造。

韩愈的诗在语言上简洁而有力,意境上则深远而丰富。通过对方桥的描绘,作者似乎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桥作为连接的象征,暗示了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空间的重新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非阁复非船:开篇即设定了方桥的独特性,排除常见的建筑与交通工具,构建出一种新颖的形象。
  • 可居兼可过:强调了方桥的双重功能,既可以作为生活的场所,也可以作为通行的道路。
  • 君欲问方桥:引导读者的思考,仿佛在说,若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方桥的事情。
  • 方桥如此作:回应提问,简洁地说明方桥的构造与用途。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阁”和“船”的比喻,增强了方桥的独特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具有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方桥的赞美,不仅在于其物理形态,更在于其蕴含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方桥:象征连接与沟通的桥梁,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象征高耸和独立,代表传统建筑的稳固性。
  • :象征流动与变化,代表生活的变迁与适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方桥的特点是: A. 只有上下楼层 B. 既可以居住也可以通行 C. 只是一种交通工具

  2. 韩愈认为方桥: A. 只是一座普通的桥 B. 具有特殊的功能 C. 不值得描写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韩愈的《方桥》更侧重于物象的描绘与功能的探讨,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韩愈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高阳台 高阳台 盛元过津,酒后泛舟水上同赋 高阳台 戊辰岁除 高阳台 艺园话旧 高阳台 除夕遣怀 高阳台 秋日登越秀山红棉寺感赋 高阳台 喜得左羽、义山都门札 高阳台(寄越中诸友) 望海潮 王息存小象,岩际一神女捻芝,翩然欲下。扇存余箧十年,题寄 望海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氲的词语有哪些 猿酒 厄字旁的字 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顾草庐 气傲心高 田宅 门字框的字 白结尾的成语 来来往往 铃子香 赤字旁的字 傲睨自若 斧凿痕迹 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欠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鱼雷快艇 望梅阁老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