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7:58
送李屯田守桂阳二首
作者:王安石
泊船香炉峰,始与子相识。
寄书邗江上,诒我峰下石。
缘以湘水竹,携持与南北。
永怀故人欢,不愿百金易。
竹枯归樵苏,石烂弃沙砾。
夷门得邂逅,绿发皆半白。
追思少时事,俛仰如一夕。
老矣无所为,空知念畴昔。
常思一杯酒,要子相解释。
出门事纷纷,归卧意还讥。
闻当上湓水,持诏守岭厄。
方为万里别,执手先惨戚。
兹游信浩荡,山水多所得。
为我谢香炉,风尘每相忆。
在香炉峰泊船时,我与你初次相识;
在邗江上寄书给你,特意告诉我峰下的石头。
因为湘水旁的竹子,携带着南北的风情;
我永远怀念故人的欢笑,不愿用百金来交换。
竹子枯了归去樵夫,石头烂了便弃如沙砾;
在夷门邂逅,青丝已半白。
追忆往昔时光,仿佛一晃如一夕。
年老了无所作为,空惹思念往昔。
常常想起一杯酒,期待与你相聚畅谈。
出门事务繁忙,归来卧床心中惆怅。
听闻你将上湓水,接受命令守卫岭南;
这才是万里别离,握手时先是悲戚。
如今游历四方,山水之间收获良多;
请为我感谢香炉,风尘中总是难忘。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以“变法”著称,主张通过政治改革来振兴国家。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王安石与朋友李屯田分别之际写成,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诗中,王安石通过自然景物与人事的交融,展现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与友人李屯田之间深厚的情谊。在泊船香炉峰时,诗人与李相识,双方的友谊自此开始。诗中反复提到的竹子和石头,象征着坚韧与恒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尤其在“永怀故人欢,不愿百金易”一句中,诗人明确表示,金钱无法替代与朋友之间的情谊。
在时间的流逝中,诗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绿发皆半白”暗示着年华已逝,甚至在“老矣无所为,空知念畴昔”中,诗人对往昔的追忆显得格外沉重。诗人通过“常思一杯酒,要子相解释”表达了希望与朋友重聚,共同畅饮的愿望,然而现实却是事务繁忙,难以成行。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自然与人事的交织,展现出诗人的人生哲学与对友谊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尽管岁月无情,但对故人的怀念和情谊依然深厚。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强调了友情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安石在诗中提到的山峰是哪个?
A. 香炉峰
B. 夷门
C. 湘水
诗中提到的“常思一杯酒”是为了什么?
A. 祝酒
B. 期待与朋友相聚
C. 感慨人生
“绿发皆半白”表达了什么?
A. 年少无知
B. 年龄的增长
C. 头发的颜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