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古松》

时间: 2025-05-01 17:26:42

诗句

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26:42

原文展示

古松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
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古老的松树,它的树干笔直而高大,直插入青天,周围没有其它树木的遮挡。夜晚,山谷间的风声在空中回响,明亮的月光洒在秋天的阴影中。松树的生长并不是因为肥沃的土壤,而是由于天地间的自然造化。即使在官府和庙宇中缺少材料,也应该珍惜这样的松树,世上没有良匠时,切勿随意侵占其根基。

注释

  • 森森:形容松树高大、茂盛的样子。
  • 百余寻:指树的高度,"寻"为古代长度单位,约合现在的2.3米,百余寻即两百多米。
  • 青冥:指天空,形容松树直插云霄。
  • 万壑:形容山谷众多,广阔的意思。
  • 粪壤:肥沃的土壤,通常由粪便和其他有机物组成。
  • 廊庙:指官府的建筑,象征权力和社会地位。
  • 良匠: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以“变法”闻名,提倡新法以振兴国家经济与政治。他的诗词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反映出对社会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正值他政治生涯中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的关注。松树象征着坚韧与独立,隐喻王安石自身在官场上的孤独与坚持。

诗歌鉴赏

《古松》是一首表现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作。诗的开头用“森森直干百余寻”描绘了松树的高大形象,突显了它在自然界中的卓尔不群。诗人用“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展现了松树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接下来的两句“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更是深化了主题,意在强调松树的成长不仅仅依赖于肥沃的土壤,而是天地间的造化之力。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最后两句“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则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自身理想的坚守。即使在官场上缺乏良材,但真正的价值应该被重视与珍惜。而“世无良匠”则暗示了一个时代的工匠精神的缺失,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忧虑。

整首诗的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思考,构建了一个富有哲理的意象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森森直干百余寻:松树高耸入云,强调其伟岸。
  2. 高入青冥不附林:突出松树的孤独,独自高耸,没有其他树木的陪伴。
  3. 万壑风生成夜响:描绘夜晚的景象,风声在山谷中回荡,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4. 千山月照挂秋阴:月光照耀,秋天的阴影显得静谧而清冷。
  5. 岂因粪壤栽培力:质疑松树的生长是否依赖于肥沃的土壤,强调自然的伟大。
  6. 自得乾坤造化心:松树的生长源于天地间的造化,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仰。
  7. 廊庙乏材应见取:官府缺乏材料,暗示社会资源的匮乏。
  8. 世无良匠勿相侵:在缺乏工匠的时代,应珍惜真正的好材料,反映出对社会价值观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壑风生”和“千山月照”,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性。
  • 比喻:松树的高大象征着一种理想与坚韧。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古松,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社会现状的深思,反映了诗人对坚韧精神的赞美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松:象征坚韧与独立。
  • 青冥:代表高远与广阔,表现追求理想的精神。
  • 万壑风声:象征自然的和谐与深邃。
  • 千山月光:代表清冷、孤独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松”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坚韧与独立
    C. 权力
    D. 哀伤

  2. “岂因粪壤栽培力”这句的意思是: A. 只依赖肥沃的土壤
    B. 自然的力量才是关键
    C. 需要人工培育
    D. 只依赖水源

  3. “世无良匠勿相侵”表达了什么观点? A. 强调珍惜资源
    B. 反对工匠精神
    C. 提倡随意使用材料
    D. 唯利是图

答案: 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刘长卿的《秋夕》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古松》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但王安石更强调自然的坚韧与独立,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两者都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王安石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安石的生平与创作》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钗头凤/撷坊词 青玉案 浪淘沙(观潮作) 水龙吟·楚天千里无云 阮郎归·柳阴庭院占风光 郡斋三月下旬作(以下三首一作张又新诗) 山鸡舞石镜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 五月水边柳 题都城南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鼠字旁的字 兴词告状 班迎 轨物范世 指执 舟字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神主牌 咬文嚼字 走之旁的字 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倒八字的字 包含损的成语 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弭盗安民 回佞 矢尽援绝 机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