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0:02
风琴引
作者: 齐己 〔唐代〕
挼吴丝,雕楚竹,高托天风拂为曲。
一一宫商在素空,鸾鸣凤语翘梧桐。
夜深天碧松风多,孤窗寒梦惊流波。
愁魂傍枕不肯去,翻疑住处邻湘娥。
金风声尽熏风发,冷泛虚堂韵难歇。
常恐听多耳渐烦,清音不绝知音绝。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音乐和梦境交织的夜晚。诗人在夜晚的窗边,听着吴地的丝弦和楚地的竹笛,感受到那高远的天风轻拂而来,仿佛在演奏乐曲。宫商音阶在空中回荡,似乎听见了鸾鸟和凤凰的鸣叫,枝头的梧桐树也在为之轻轻摇曳。
夜深了,天空碧蓝,松风呼啸,孤独的窗边,寒冷的梦境打扰了流动的波澜。愁苦的灵魂依依不舍,疑虑着身边的湘娥是否也在此处。金风的声音渐渐消逝,熏风带来清韵,却难以停歇。常常害怕听得太多,耳朵会渐渐厌烦,然而耳边的清音却永远不断,似乎知音已然绝迹。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字圣俞,号紫云,主要活动于晚唐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音乐、心境,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孤独和愁苦,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渴望。
《风琴引》是一首充满音乐感和情感深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音乐的描绘,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知音的渴望。开篇以“挼吴丝,雕楚竹”引入,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音乐的氛围,设定了整个诗歌的基调。随着音乐的起伏,诗人感受到的情感也随之波动,从最初的欣赏逐渐转向内心的愁苦。
“夜深天碧松风多,孤窗寒梦惊流波”一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波澜,夜的静谧与梦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孤独。诗中提到的“愁魂傍枕不肯去”,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两句“常恐听多耳渐烦,清音不绝知音绝”,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对美好音乐的执着与对知音的无奈,形成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出一种对音乐和知音的渴望,更折射出孤独灵魂对理解与陪伴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音乐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知音的渴望,以及在孤独和愁苦中挣扎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敏感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词语表示“音乐”?
A. 松风
B. 吴丝
C. 湘娥
D. 梧桐
“愁魂傍枕不肯去”中的“傍枕”意指:
A. 靠近枕头
B. 隔着枕头
C. 离开枕头
D. 坐在枕头上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知音
C. 名声
D. 权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齐己的《风琴引》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展现了音乐对内心情感的共鸣与抒发,但齐己更侧重于音乐与孤独的结合,而李白则在豪放中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