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柘轩》

时间: 2025-05-07 06:30:47

诗句

三春采采为蚕供,衣被生灵独有功。

野外谩多閒草木,可惭无计谢东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0:47

原文展示

三春采采为蚕供,
衣被生灵独有功。
野外谩多閒草木,
可惭无计谢东风。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在春天的三个月里,辛勤的蚕为人类提供了丝绸,而这些蚕的劳动成果,仅仅是为了让人们穿上衣服,保暖生灵。可是在野外,虽然草木繁茂,似乎闲散无用,但我却感到羞愧,无法像它们一样,向东风致以谢意。

注释

  • 采采:形容春天草木繁盛的样子。
  • 为蚕供:为蚕提供食物,也指蚕的丝绸供给人们。
  • 衣被生灵:指用蚕丝制作的衣物,保护众生。
  • :随意、无所顾忌的意思。
  • 可惭:感到羞愧的意思。
  • 东风:春风,象征生机与温暖。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了“东风”,在古代文学中,东风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的气象,尤其在农事和养蚕文化中,东风被视为一种恩惠,帮助草木生长,也促进了蚕的生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侗,字梦阮,号松江,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公元1160年,卒于公元1235年。李侗以写景、咏物见长,风格清新自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柘轩》创作于宋代,正值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时期,农村经济蓬勃。李侗在诗中通过对蚕和草木的描绘,表现出对劳动者及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激,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为引子,开篇便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蚕的劳动,展现了自然生机盎然的景象。诗中的“为蚕供”与“衣被生灵”相呼应,强调了蚕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接着,诗人转而关注到大自然中的草木,表达了对它们的崇敬与无奈。尽管自然界有着无尽的生机,但诗人却感到羞愧,无法像草木那样与东风相谢。这种情感的转折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深层的哲理性,发人深思。

诗人在使用意象方面非常细腻,“蚕”与“草木”的对比,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描写,更是对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通过将蚕的价值与草木的闲散形成对比,诗人似乎在探讨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春采采为蚕供: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强调蚕的存在与劳动。
  2. 衣被生灵独有功:将蚕的劳动成果与人类的生存紧密联系,突显其重要性。
  3. 野外谩多閒草木:自然界中的草木繁茂,但似乎没有实质的用途。
  4. 可惭无计谢东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意和对自身能力的自我否定。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东风”来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对仗:如“衣被生灵”和“谩多閒草木”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自然界的草木赋予情感,表达出与自然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同时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和谐。诗人通过对蚕和草木的描写,探讨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一种质朴而深刻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勤劳与奉献。
  • 草木: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与闲散。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2. “三春采采为蚕供”中的“供”指的是什么?
    A. 供奉 B. 提供 C. 供应

  3. 诗人对自然界的情感是怎样的?
    A. 羞愧 B. 愤怒 C.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将李侗的《柘轩》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李侗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的观察与反思,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社会与人类的命运。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但都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侗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虞山访李孟芳 得草衣道人湖上信 春寒 乙丑除夕 夜宿慧山下和俞孺子 冬日闲居和居士贞丈韵 望湘人 健娘 醉公子 咏萤火诗 自藤县至容县道中书所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同字框的字 车床 花开头的成语 閠字旁的字 气忍声吞 包含填的词语有哪些 火电站 西眉南脸 定倾扶危 戈字旁的字 拒塞 天下匈匈 光盘行动 李何王李 包含从的成语 无所忌惮 癶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