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4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40:30
舍上辞归罗豫章先生
学道求师久剑潭,
岂缘枯朽预儒涵。
致知事业同归理,
克己工夫判立谈。
未借老商颜笑一,
已偕韩氏俗重三。
过庭若问论诗礼,
应问从谁学指南。
在舍中告别罗豫章先生,
我在剑潭求道已久,
这并非因枯燥无味而求教于儒家。
对知识和事业的追求最终归于理性,
克己的修养和努力才是立言之本。
我未曾借助老商的笑容,
却已经和韩氏的名声重叠三次。
如果有路过的人问我关于诗与礼,
我应告诉他我跟随谁来学习的方向。
李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留下多首诗作,风格多样,常以求道与师承为主题。
此诗写于李侗在求道时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他对儒家思想的思考与个人修养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知识与道德的关注。
《舍上辞归罗豫章先生》这首诗通过对求道和师承的思索,展现了作者李侗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对个人修养的重视。开篇即以“学道求师久剑潭”自述,表明自己在追求道理上的坚持与执着。接着,作者反思传统儒家学说的乏味,辩证地指出“致知事业同归理”,既强调了知识与事业的统一性,也暗示了修身的重要性。
在诗的后半部分,李侗以“未借老商颜笑一,已偕韩氏俗重三”来对比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暗示他并不依赖于世俗名利,而是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结尾两句则展现出一种谦逊的态度,若有人询问诗与礼,他将毫不犹豫地指向自己的师承,显示出对教育与学习的重视。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富有哲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道德与知识的思索,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知识、道德与个人修养的追求,强调了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个人如何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追求真理的决心。
李侗在诗中提到的求道之地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克己”指的是?
如果有人询问关于诗与礼,李侗会如何回答?
李侗与杜甫在诗中都强调了对道德与知识的追求,但李侗更注重个人修养,而杜甫则关注国家的兴衰与民生的苦难,两者在主题上形成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