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3:49
望江南 望月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天边月,今夕为谁圆。
镜好不将心事照,何如一片尽含烟。
光没海东边。
相思泪,沾湿素华寒。
化作蟾蜍栖玉殿,
嫦娥人笑汝孤眠。
寂寂桂树前。
天边的明月,今夜究竟为谁而圆?
镜子再好,也无法照出我的心事,
不如这片烟雾,尽显我的情感。
月光渐渐消失在海的东边。
思念的泪水,沾湿了洁白的花瓣。
化作蟾蜍栖息在玉殿之中,
嫦娥却在一旁笑你孤独的睡眠。
在寂静的桂树下。
屈大均(1563-1644),字道明,号澹庵,明代诗人,作品以骈文和古体诗见长。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该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在创作时或多或少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他通过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孤独的感慨,折射出人们在动荡时代中的情感挣扎。
这首《望江南 望月》通过描绘明月的意象,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思念与孤独。开篇的“天边月,今夕为谁圆”一问,便道出了诗人心中对月亮的情感寄托与对思念之人的惆怅。月亮作为一个古老而常见的意象,在中国诗歌中经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诗人通过此句引出情感的主题。
接下来的“镜好不将心事照,何如一片尽含烟”,则展现了诗人无法通过物质的东西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烟雾的意象更显得模糊而深沉,体现了心事的难以言喻。随着“光没海东边”和“相思泪,沾湿素华寒”的描写,诗人的情感愈发浓烈,思念的泪水湿润了花瓣,象征着内心的伤痛与孤独。
最后两句通过嫦娥与蟾蜍的典故,将孤独的主题进一步升华,嫦娥的笑声反衬出诗人独自入眠的孤寂,桂树静谧的环境更是增添了一丝悲凉。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丰富而细腻,情感的表达真切而深刻,既有对月亮的赞美,也有对人间情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整首诗围绕着思念与孤独展开,深入探讨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月亮作为象征,既是美的体现,也是孤独的代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捕捉了那份令人揪心的思念。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屈大均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嫦娥”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孤独
C) 财富
诗中“光没海东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孤独
C) 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