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1:14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
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
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
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
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
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
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
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
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孤凤竟不至,
坐伤时节阑。
昔日朋友怜我正直,
比起秋天的竹竿。
秋天来临时我苦苦怀念,
在厅前种下竹子来观赏。
失去土地,颜色变得暗淡,
根伤了,枝叶也残缺不全。
清风依然在轻轻吹拂,
高洁的气节空中团团浮动。
蝉鸣打扰了暮色,
青蛙聚集在幽静的栏杆旁。
尘土白昼黑夜都在飞扬,
树梢的云朵却难以高飞。
丹丘山信远在天边,
如何能临近仙人之坛?
瘴江的冬草依然绿意盎然,
谁来惊动这岁寒的景象?
可怜那挺拔的竹干,
一一青琅玕孤凤却始终不至,
我坐在这里伤感时光已逝。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字禹锡,号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曾任官职,倡导新乐府运动,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的不满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稹身处困境之时,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怀念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种竹》是一首充满感情的抒情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诗中通过“种竹”这一行为,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开头以“昔公怜我直”引入,唤起了对过去友情的怀念,接着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现出高洁与孤傲的品格,表现了个人在困境中的坚韧。
诗人用“失地颜色改”展现了自己失去理想的痛苦,而“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诗人以“可怜亭亭干”总结,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深刻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境上追求高远,在情感上却充满了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竹子的象征,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昔公怜我直”中的“昔公”指的是?
A. 朋友
B. 父亲
C. 师长
D. 同事
诗中“失地颜色改”表现了什么主题?
A. 友情
B. 理想的失落
C. 自然之美
D. 幸福生活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快乐
C. 愤怒
D. 自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