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1:07
作者: 元稹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三千里外巴蛇穴,
四十年来司马官。
瘴色满身治不尽,
疮痕刮骨洗应难。
常甘人向衰容薄,
独讶君将旧眼看。
前日诗中高盖字,
至今唇舌遍长安。
诗的意思是:
在三千里外的巴蛇穴,
我在司马官任职已经四十年。
身上的瘴气久治不愈,
伤痕如同刮骨,洗涤也难。
我常常甘愿让人看我衰老苍白的样子,
却独自惊讶你对我仍然旧时的眼光。
前几日你诗中提到我的名字,
如今我的名字已在长安传遍。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司马官”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职制度,而“巴蛇穴”可以理解为在西南地区的瘴气重地,反映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与处境。
作者介绍:
元稹,字微之,唐代著名诗人,生于约779年,卒于831年。他与白居易齐名,倡导“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与文学价值。元稹的诗歌以情感真挚、语言通俗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稹被贬期间,诗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仍然保持情谊的高尚情操。
《酬乐天见寄》是一首表达友谊和个人感受的诗作。诗中的元稹,虽身处瘴气重重的环境,四十年如一日地担任着官职,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反而,他在诗中流露出对友人乐天的深厚情感和对往昔的追忆。诗的开头以“巴蛇穴”引入,既是对地理位置的描述,也是对自己身心的隐喻,显示出作者处境的艰难。
接下来的几个句子,诗人描绘了自己因瘴气而受困的身体和因岁月而衰老的心境,虽然伤痕累累,但他仍然在努力面对生活的挑战。尤其是最后两句,体现了元稹对友人深情的期待与感激,暗示着尽管身在异乡,友情却让人感到温暖。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练而富有情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典雅与深邃,体现了诗人对人情的真挚理解和对友情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的主题围绕着友情与人生的艰辛,展现了在逆境中仍能保持情感的坚韧与珍视友谊的高尚情操。
意象词汇:
各个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对人生苦乐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巴蛇穴”指什么地方?
A. 远离故土的地方
B. 诗人的家乡
C. 友人所在的城市
D. 诗人曾经的官职
诗人提到“瘴色满身”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健康的状态
C. 身体的虚弱与苦痛
D. 年轻的活力
诗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A. 对友谊的珍视与人生的感慨
B. 对官职的追求
C. 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元稹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