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3:33
麻姑山直斗牛角,形胜拥断东南隅。
五百年来畜英气,特为吾宋生真儒。
李姓觏名泰伯字,风骨古秀飘髯须。
其人于世少似者,无乃稷契荀孟徒。
自伤出处苦奇剥,不得寸禄遮妻孥。
归来筑室郡北郭,反关唯作文字娱。
先生之门足高第,中间仲父有辈无。
曾继先生列科举,简编满载三十车。
先生不遇子亦退,高文懿行夸江湖。
麻源谷口田数顷,岁计取足无赢馀。
生涯俯就隐意决,便弃城邑庐郊墟。
上有慈亲享甘旨,下有子弟森庭除。
平生胸臆渺溟渤,惟学虞卿穷著书。
平生志气薄云汉,惟学子陵閒钓鱼。
每当春秋社时候,万象潇洒神仙居。
岩花野卉照几席,溪风谷霭清襟裾。
先生乘兴或还往,杀鸡炊黍开尊壶。
共评古今正经史,不知口角清涎濡。
名教果有如是乐,彦辅之言诚岂诬。
莲社竹溪诧高逸,究竟未免归狂愚。
争如仲父与泰伯,相乐以道情愉愉。
文酒逢迎二十载,一日不见已为疏。
松门大开俗不到,水云轩槛空清虚。
仰爱二友嗟不与,欲别仙墅犹踟蹰。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3:33
麻姑山直斗牛角,形胜拥断东南隅。
五百年来畜英气,特为吾宋生真儒。
李姓觏名泰伯字,风骨古秀飘髯须。
其人于世少似者,无乃稷契荀孟徒。
自伤出处苦奇剥,不得寸禄遮妻孥。
归来筑室郡北郭,反关唯作文字娱。
先生之门足高第,中间仲父有辈无。
曾继先生列科举,简编满载三十车。
先生不遇子亦退,高文懿行夸江湖。
麻源谷口田数顷,岁计取足无赢馀。
生涯俯就隐意决,便弃城邑庐郊墟。
上有慈亲享甘旨,下有子弟森庭除。
平生胸臆渺溟渤,惟学虞卿穷著书。
平生志气薄云汉,惟学子陵閒钓鱼。
每当春秋社时候,万象潇洒神仙居。
岩花野卉照几席,溪风谷霭清襟裾。
先生乘兴或还往,杀鸡炊黍开尊壶。
共评古今正经史,不知口角清涎濡。
名教果有如是乐,彦辅之言诚岂诬。
莲社竹溪诧高逸,究竟未免归狂愚。
争如仲父与泰伯,相乐以道情愉愉。
文酒逢迎二十载,一日不见已为疏。
松门大开俗不到,水云轩槛空清虚。
仰爱二友嗟不与,欲别仙墅犹踟蹰。
麻姑山笔直如斗牛角,雄伟的景色独占东南角落。
五百年来积聚了英气,特别为我宋朝培养出真正的儒者。
李姓的泰伯,风度与才华古雅,白须飘飘。
这样的人在世上少有,或许只有稷契、荀子、孟子那样的人可比。
我自伤出身苦于艰辛,无法获得一寸俸禄来养妻儿。
归来在郡北的郭外筑室,只能以文字为娱。
先生的门第高雅,而中间的仲父却未能出众。
曾经继承先生的名望,科举简编满载三十车。
先生虽未得志,子弟也退隐,高尚的文采与品德在江湖间被赞美。
麻源谷口有几顷田地,按年计算刚好维持生计。
生活选择隐居的意愿,便抛弃了城镇和乡村的繁华。
上有慈母享受美味佳肴,下有儿女在庭院中嬉戏。
平生胸怀渺小如海洋,专心学习虞卿的著作。
平生志向低于云汉,只想像子陵那样闲钓于江湖。
每到春秋社日,万物生机勃勃如神仙居住。
岩边花草映照几席,溪边清风与山雾拂动衣襟。
先生兴致勃勃时偶尔回访,杀鸡做饭开酒壶畅饮。
共议古今的正经与历史,竟无争吵之声,只觉口齿生津。
名教果真有如此的乐趣,彦辅之言实在不虚。
莲社竹溪令人惊叹高逸,但终究难免归于狂妄愚昧。
不如仲父与泰伯,因道而乐,情意融融。
文酒相逢二十年,一天不见已显疏离。
松门大开,世俗的人不曾来到,水云轩檐空灵清雅。
仰慕二友却无法与之相聚,想要离开仙境却又犹豫不决。
黄通,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精通诗文,擅长抒情,常以隐士和士人生活为题材。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麻姑山一首赠陈仲父贤良兼泰伯先生》写于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的赞美之情。诗中涉及了对时代儒者的思考,体现了对学术与道德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以麻姑山为背景,描绘了一个隐士式的理想生活。诗中通过对麻姑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诗人在描写泰伯与仲父的同时,表现出对他们高尚品德的赞美与敬仰。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无奈与批判,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岩花野卉”、“溪风谷霭”,这些自然元素与人文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个人志向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与朋友的相聚与离别,表现出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感慨。尤其是“文酒逢迎二十载,一日不见已为疏”,体现了友情的脆弱与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对古代儒者的敬仰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通过对友情的描绘,传达了人际关系的珍贵与生活的无常。
麻姑山的形态被比作什么?
诗中提到的泰伯是哪一类人物?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答案
《麻姑山一首赠陈仲父贤良兼泰伯先生》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主题上均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前者更侧重于对友人的赞美与对理想的追求,而后者则更强调自我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