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55
寄郑县史令千之
司马光
怜君比比得佳县,
胜概闲情双有余。
为看西溪日沉后,
如可南浦月生安。
长春宫柳远扶疏,
新树应多旧已枯。
蠹柱苔墙遍寻历,
古亭犹有杜诗无。
这首诗表达了我对你所治理的美好县城的怜惜之情。你的地方风景优美,闲适的情怀更是令人向往。为了欣赏西溪日落后的景色,若是能在南浦看到新月升起,那就太好了。长春宫的柳树遥远而繁茂,新树应该多于已枯的旧树。尽管虫蚀的柱子和苔藓覆盖的墙面到处可见,但古亭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杜甫的诗意。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具有深厚的历史学素养和文学造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他对郑县的怀念,体现了他对美好自然和文化的向往。诗中所描绘的美景与对往事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司马光对郑县的热爱和对美好景象的向往。开头两句即以“怜君比比得佳县”引入,引发读者对县城美好风景的联想。诗人通过描绘西溪日落后的宁静和南浦月升的美好,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接着,诗人描绘了长春宫旁的柳树,表现了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新树的生长与旧树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古亭的追忆,寄托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文化的珍视。整体上,这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珍惜,体现了生命的轮回和历史的积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佳县”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杜诗无”意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