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1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11:36
金山寺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香刹冠嵯峨,松门络薜萝。
风清尘不到,岸阔鸟难过。
欲雨江声怒,新晴海气多。
行舟未摇棹,回望隔烟波。
这座香火旺盛的寺庙矗立在高峻的山峰之上,松树环绕着寺庙,藤萝缠绕着门口。清风徐来,尘埃无踪,宽阔的江岸让飞鸟难以靠近。似乎要下雨,江水发出愤怒的咆哮,刚刚放晴的海面上气象万千。船只尚未划动桨,回头望去,烟波缭绕,似乎与我隔着一层薄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金山寺在历史上是著名的佛教胜地,代表了人们对佛教的信仰和对宁静的向往。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寺庙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欣赏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因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文以简洁明了、富有哲理著称,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金山寺》创作于诗人游历期间,正值他政治生涯的波折之时,诗中流露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反思。
《金山寺》是一首描绘寺庙与自然风光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金山寺的幽静与壮丽。开篇以“香刹冠嵯峨”点明寺庙的地理位置与独特氛围,给人以高远的感觉。接下来通过“松门络薜萝”描绘寺庙入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幽深的氛围。诗中描述的“风清尘不到”显示出这片天地的清新与纯净,表现出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随着诗意的展开,“欲雨江声怒,新晴海气多”描绘了自然环境中的变化,展现了江水因即将降雨而产生的怒吼声,以及雨后海面的清新气息,象征着生命的变化与重生。最后一句“行舟未摇棹,回望隔烟波”则传达了一种迟疑与思索,仿佛在说即便身处自然之中,内心仍有许多思考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道教与佛教的哲学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金山寺》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香刹”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岸阔鸟难过”表达了什么意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司马光的《金山寺》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以发现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金山寺》更侧重于寺庙与自然的结合,表现出宁静与反思,而《登鹳雀楼》则强调了登高望远的豪情与壮阔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