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将军行》

时间: 2025-04-26 05:45:20

诗句

示光满面唇激朱,虬须虎颡三十余。

腰垂金印结紫绶,诸将不敢过庭除。

羽林精卒二十万,注听钟鼓观麾旟。

肥牛百头酒万石,烂漫一日供欢娱。

自言不喜读兵法,智略何必求孙吴。

贺兰山前烽火满,谁令小虏骄慢延须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5:20

原文展示:

将军行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示光满面唇激朱,虬须虎颡三十余。
腰垂金印结紫绶,诸将不敢过庭除。
羽林精卒二十万,注听钟鼓观麾旟。
肥牛百头酒万石,烂漫一日供欢娱。
自言不喜读兵法,智略何必求孙吴。
贺兰山前烽火满,谁令小虏骄慢延须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的盛况。他面色红润,嘴唇鲜红,留着虬须和虎头般的面颊,年约三十多岁。腰间挂着金印,身披紫绶,令诸将都不敢轻易经过他的庭院。
他的军队有二十万羽林精兵,正聚精会神地聆听钟鼓声,观看他的指挥旗帜。
他宴请宾客,准备了百头肥牛和万石美酒,尽情享受这一天的欢乐。
他自言不喜欢读兵法,认为智慧和谋略不必向孙子和吴子求教。
然而,贺兰山前烽火连天,谁又能让小敌人骄慢而有所延迟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示光:形容面色光彩照人。
  • 腰垂金印:指将军的权威象征,金印和紫绶是官员身份的标志。
  • 羽林精卒:指精锐的士兵,羽林是古代的一种亲卫军。
  • 烂漫:形容欢乐的气氛。

典故解析:

  • 孙吴:指《孙子兵法》的作者孙子和吴国的军事家,代表了古代军事智慧。
  • 贺兰山:位于中国西北部,历史上战乱频繁,烽火象征战争的频繁与紧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居士,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著称。他的诗风沉稳,常以历史为题材,表达对时局的思考。

创作背景: 《将军行》写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对外面临压力与内部稳定的时期,诗人通过将军的形象反映出对军事的思考与对权力的批判。

诗歌鉴赏:

《将军行》是一首描绘将军风范的诗篇,既展现了将军的威仪与豪华生活,也隐含了对他对兵法无知的讽刺。诗中将军的形象高大而威严,面色红润,身披金紫,显示出他作为军事统帅的身份和地位。同时,诗中描述了他盛大的宴请,反映出当时的奢华生活。

然而,诗人在最后却揭示了将军对兵法的漠视,表现出一种对军事无知的批判,反映出诗人对将领个人能力与国家安全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贺兰山前的烽火暗示外敌的威胁,呼应了将军的傲慢与无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在豪华与危机之间游走,展现了一个时局动荡、将领自傲的复杂局面,既有对将军的赞美,也有对其无知的警惕,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示光满面唇激朱:将军面色红润,嘴唇鲜红,展现出健康的形象。
  2. 虬须虎颡三十余:描述将军的胡须与面颊,显示出他的威武。
  3. 腰垂金印结紫绶:金印和紫绶象征权力与身份。
  4. 诸将不敢过庭除:其他将领都不敢轻易接近他,显示其威严。
  5. 羽林精卒二十万:他指挥着二十万的精锐士兵。
  6. 注听钟鼓观麾旟:士兵们集中注意力,听从他的指挥。
  7. 肥牛百头酒万石:宴请准备了丰盛的美食和丰富的酒。
  8. 烂漫一日供欢娱:尽情享受这一日的欢乐。
  9. 自言不喜读兵法:他自称不喜欢学习兵法。
  10. 智略何必求孙吴:认为智慧和谋略不必依靠古代兵法。
  11. 贺兰山前烽火满:外部战争频繁,烽火不断。
  12. 谁令小虏骄慢延须臾:外敌的傲慢与轻视都隐藏着危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腰垂金印结紫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将军的面容比作虎,体现其威武。
  • 夸张:如“肥牛百头酒万石”,强调宴请的奢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将军的威武与奢华,反映出对将领自负与无知的警示,展现了战争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将军:象征权力与军事。
  • 金印紫绶:权威的象征。
  • 烽火:战争的紧迫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将军的外貌特点有哪些?

    • A. 面色光鲜
    • B. 胡须虬曲
    • C. 年龄三十余
    • D. 以上都是
  2. 将军宴请准备了哪些食物?

    • A. 蔬菜
    • B. 百头肥牛
    • C. 鱼
    • D. 水果
  3. 诗中提到贺兰山前的状况是什么?

    • A. 烽火连天
    • B. 风和日丽
    • C. 百姓安居
    • D. 繁花似锦

答案:

  1. D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兵车行》中,反映了战乱中百姓的苦难,与司马光的将军行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关注底层民众的痛苦,后者则揭示将军的奢华与无知,展示出战争的多维面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马光传》
  • 《资治通鉴》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归去来集字十首 无题?此为白居易诗?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残句槐花黄 乔将行,烹鹅鹿出刀剑以饮客,以诗戏之 王子直去岁送子由北归往反百舍今又相逢赣上 初别子由至奉新作 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 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虫字旁的字 亅字旁的字 按捺不下 糸字旁的字 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魋俚 禁袖 儿女夫妻 霜露之感 召之即来 修好结成 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行字旁的字 做眉做眼 耳字旁的字 儿大不由爷 瓢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