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2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4:09
沁园春·万里戌边
作者:李曾伯 〔宋代〕
万里戌边,八载去家,始遂一归。
怅中年早历,虎头兵幕,平生屡建,豹尾神旗。
岂得闲身,毋庸多议,感荷九重渊听知。
当时事,似狂澜欲倒,孰障东之。
天教狂虏灰飞。
更莫问儿郎存血衣。
把雪裘霜帽,绝交楚徼,雨蓑风笠,投老吴矶。
径与松荒,人同鹤在,交友晓天星样稀。
从今去,共麴生相约,愿乐清时。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戌边经历了八年后终于回到家乡的感慨。中年时光匆匆流逝,自己曾在战场上屡次建功,然而如今却感到无所事事,无需再多争辩。回想当时的局势,像是狂风暴雨即将来临,究竟是谁在阻挡东风的到来?天命使得敌人最终灰飞烟灭。更不必问那些为国流血的年轻士兵们的归宿。披上雪白的皮裘,戴上霜白的帽子,决意与楚地的繁华绝缘,选择在雨中披蓑、风中戴笠,安度晚年。与松树荒野同行,像鹤一样独处,交友如同晨曦中的星星般稀少。从今往后,愿与他人共饮麴酒,享受清闲的时光。
作者介绍:
李曾伯(约1050-1125),字子美,号清菊,宋代诗人,官至御史中丞。他的诗风以清新高远著称,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政治时局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曾伯的戍边生涯,经历了许多战斗与人生磨难。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反映出宋代社会动荡与人民生活的艰辛。
《沁园春·万里戌边》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战争与归属感的思考。开头的“万里戌边,八载去家”,直接点出作者在边疆的漫长岁月,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接下来的“怅中年早历”则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个人的感慨,似乎在感叹中年生活的无奈与匆忙。
诗中的“虎头兵幕”与“豹尾神旗”展示了战斗的激烈与艰难,象征着作者的英雄气概与军旅生涯。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作者感到“岂得闲身,毋庸多议”,这句折射出他对现状的无力与迷茫。接着诗人通过对“狂澜欲倒”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局势的严峻,显示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决意抛弃繁华,与自然为伴,选择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而“交友晓天星样稀”则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渴望与珍视,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纯真关系的向往。最后以“愿乐清时”结束,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希望,尽管经历了许多风雨,心中仍然保留着一份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万里戌边,八载去家,始遂一归。
怅中年早历,虎头兵幕,平生屡建,豹尾神旗。
岂得闲身,毋庸多议,感荷九重渊听知。
当时事,似狂澜欲倒,孰障东之。
天教狂虏灰飞。
更莫问儿郎存血衣。
把雪裘霜帽,绝交楚徼,雨蓑风笠,投老吴矶。
径与松荒,人同鹤在,交友晓天星样稀。
从今去,共麴生相约,愿乐清时。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反映了对国家命运与个人生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战斗生活的回忆与感慨,又展现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作者在戌边待了多少年?
诗中提到的“虎头兵幕”指的是什么?
“雨蓑风笠”象征着什么样的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