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6:21
原文展示:
读李憕碑 张耒 〔宋代〕
自唐中微北方沸,胡马长鸣饮清渭。 李公守节陷贼庭,身死髑髅行万里。 百年事往谁复省,一丘榛莽无人祭。 荒碑半折就磨灭,后人空解传其字。 杀身不畏真丈夫,自古时危知烈士。 俗书小技何足道,嗟我但欲扬其事。 寥寥获麟数千载,末学褒贬多非是。 高文大笔谁复作,黜臣饿夫须有待。 纷纷后世竞著述,纸墨徒为史官费。 却嗟何独此事然,搔首碑前空叹慨。
白话文翻译:
自从唐朝中叶国家衰微,北方动荡,胡人的马匹在清渭河边长鸣。 李公坚守节操,陷于贼庭,身死之后,骸骨行经万里。 百年过去,往事有谁还记得,一片荒凉之地无人祭奠。 荒废的碑石半已断裂,文字逐渐磨灭,后人只能勉强解读其文字。 不畏牺牲的才是真正的英雄,自古在危难时刻才能看出烈士的本色。 世俗的书法技艺不值一提,我只想宣扬他的事迹。 寥寥无几的记载流传了数千年,后人的评价多有不当。 高深的文章和伟大的笔触谁能再创作,被贬的臣子和饥饿的士人需要等待时机。 后世纷纷争相著述,纸墨只是徒劳地为史官所用。 却感叹何止此事如此,站在碑前只能空自叹息。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此诗是张耒在阅读李憕的碑文后,感慨李憕的忠烈事迹而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张耒通过阅读李憕的碑文,回忆唐朝的动荡和忠烈之士的牺牲,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李憕忠烈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中,“胡马长鸣饮清渭”描绘了唐朝中叶北方的动荡景象,而“李公守节陷贼庭”则突出了李憕坚守节操的英勇形象。后文通过对荒碑、无人祭奠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忘的忧虑。最后,作者通过对后世著述的批评,强调了宣扬忠烈事迹的重要性。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忠烈精神的崇高赞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自唐中微北方沸,胡马长鸣饮清渭。
李公守节陷贼庭,身死髑髅行万里。
百年事往谁复省,一丘榛莽无人祭。
荒碑半折就磨灭,后人空解传其字。
杀身不畏真丈夫,自古时危知烈士。
俗书小技何足道,嗟我但欲扬其事。
寥寥获麟数千载,末学褒贬多非是。
高文大笔谁复作,黜臣饿夫须有待。
纷纷后世竞著述,纸墨徒为史官费。
却嗟何独此事然,搔首碑前空叹慨。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李憕忠烈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中,作者强调了宣扬忠烈事迹的重要性,批评了后世著述的徒劳,表达了对历史遗忘和时代变迁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忠烈精神的崇高赞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胡马长鸣饮清渭”中的“胡马”指的是什么? A. 北方的游牧民族的马匹 B. 南方的马匹 C. 西方的马匹 D. 东方的马匹
诗中“李公守节陷贼庭”中的“李公”指的是谁? A. 李憕 B. 李白 C. 李商隐 D. 李清照
诗中“荒碑半折就磨灭”中的“荒碑”象征什么? A. 历史的模糊和遗忘 B. 历史的清晰和记忆 C. 历史的荣耀和辉煌 D. 历史的平凡和普通
诗中“杀身不畏真丈夫”中的“真丈夫”指的是什么? A. 真正的英雄 B. 真正的普通人 C. 真正的贵族 D. 真正的商人
诗中“俗书小技何足道”中的“俗书”指的是什么? A. 普通的书法 B. 高深的书法 C. 古老的书法 D. 现代的书法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