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04
高槛凉风起,清川旭景开。
秋声向野去,爽气自山来。
霄外鸿初返,檐间燕已归。
不因烟雨夕,何处梦阳台。
高高的栏杆上,凉风阵阵吹来,清澈的河流在阳光下闪耀。
秋天的声音向田野远去,清爽的气息从山间飘来。
天外的大雁刚刚飞回,屋檐下的燕子也已归来。
如果没有烟雨的傍晚,哪里又能在阳台上做梦呢?
李德裕,唐代著名诗人,字贞元,号君复。生于758年,卒于815年,曾任宰相,因其才华出众而受到重用。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描写,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此诗作于秋季,李德裕在郡楼上闲适自得,寄托了他对郊外秋日景色的欣赏和对故友的思念。正值秋季,天气凉爽,诗人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唤起了他对过往和美好时光的回忆。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明亮的秋日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对生活闲适时光的珍惜。开篇以“高槛凉风起”引入,利用“凉风”传递出秋天的气息,接着“清川旭景开”则通过清澈的河流和明亮的阳光描绘出一个明朗的秋日。此时的自然景色不仅让人感到愉悦,也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思绪。
“秋声向野去,爽气自山来”两句,展现了秋天的声音和气候变化,诗人通过声音和空气的变化,使读者感受到秋天的清新和宁静。接下来的“霄外鸿初返,檐间燕已归”则通过大雁和燕子的回归,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延续,暗示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不因烟雨夕,何处梦阳台”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在美好的秋日中,思考着无烟雨的夜晚,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的追忆,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故友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李德裕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霄外鸿初返”指的是什么?
诗中“爽气自山来”意在表达什么?
两首诗均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思考,但李德裕的作品更倾向于通过外部景象反映内心情感,而李白则更直接地表达了思乡之情。两者在内容和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