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诗》

时间: 2025-04-28 15:36:11

诗句

磬筦歌大吕,冕裘旅天神。

烧萧辟阊阖,祈谷为蒸人。

羽旗洒轻雪,麦陇含阳春。

昌运岁今会,王猷从此新。

三臣皆就日,万国望如云。

仁寿信非远,群生方在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6:11

原文展示

磬筦歌大吕,冕裘旅天神。
烧萧辟阊阖,祈谷为蒸人。
羽旗洒轻雪,麦陇含阳春。
昌运岁今会,王猷从此新。
三臣皆就日,万国望如云。
仁寿信非远,群生方在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郊祭祀的盛大场面,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福祉的期待。诗中提到音乐和仪式,象征着对上天的尊崇,祈求五谷丰登。羽旗如同轻雪飘洒,春天的麦田充满生机。作者认为,今天的盛会将是国家昌运的新起点,三位大臣共同参与,万国的使者如云般汇聚。仁寿之道并不遥远,众生正在平等的中庸之道上。

注释

字词注释

  1. 磬筦:古代乐器,磬为一种石制乐器,筦为管乐器,象征音乐的庄重。
  2. 冕裘:冕是古代帝王的帽子,裘指的是皮衣,象征统治者的威严。
  3. 烧萧:萧是一种古老的簧乐器,烧萧表示在祭祀时演奏。
  4. 辟阊阖:辟阊阖是开启天门的意思,象征着祭祀的神圣。
  5. 羽旗:用羽毛装饰的旗帜,象征轻盈和神圣。
  6. 昌运:昌盛的运势。
  7. 三臣:指三位大臣,象征辅佐君主。
  8. 仁寿:仁爱与长寿,象征和谐的社会。

典故解析

南郊祭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仪活动,通常由皇帝主持,意在祈求天地保佑国家的安定和五谷丰登。诗中提到的“王猷”可以理解为统治者的治国方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梦阳,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在唐代中期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任宰相。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以政治、社会为题材,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诗》创作于唐代,背景是当时国家正处于盛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富足。南郊祭祀是皇帝向天神祈求国泰民安的重要仪式,李德裕作为朝廷的重臣,奉命创作此诗以表达对国家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南郊祭祀为背景,展现了唐代宗教礼仪的宏大场面和深厚文化。开头部分以“磬筦歌大吕”引入,音乐的庄重与神圣感立刻拉开了祭祀的序幕。接着,诗人描绘了祭祀时的仪式细节,如“冕裘旅天神”,显示了对神灵的尊重。

诗中“羽旗洒轻雪,麦陇含阳春”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象征着国家富饶的前景。最后,诗人通过“昌运岁今会,王猷从此新”来表达对未来的期待,认为国家的繁荣与臣子的忠诚密不可分。

整首诗通过对仪式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兴旺、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展现出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磬筦歌大吕:以音乐的形式开启祭祀,强调仪式的庄重。
  2. 冕裘旅天神:皇帝身着冕服,代表着他对天神的崇敬。
  3. 烧萧辟阊阖:在祭祀中演奏乐器,象征开启天门,邀请神灵降临。
  4. 祈谷为蒸人:祈求五谷丰登,蒸蒸日上,体现了对粮食的渴望。
  5. 羽旗洒轻雪:羽旗如雪般轻盈,象征着神圣的氛围。
  6. 麦陇含阳春:麦田中春光明媚,暗示丰收的希望。
  7. 昌运岁今会:今天的祭祀将迎来繁荣的时代。
  8. 王猷从此新:新的治国方略,展现出政治的变革。
  9. 三臣皆就日:三位大臣共襄盛举,显示出朝政的团结。
  10. 万国望如云:各国使者如云而来,象征着国力的强盛。
  11. 仁寿信非远:仁爱与长寿并不遥远,表明国家的美好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羽旗洒轻雪”,将羽旗比作轻雪,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音乐、祭祀等元素象征着国家的兴旺和人民的安乐。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通过描绘祭祀的盛大场面,体现了君主对神明的敬仰和对百姓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磬筦:象征礼仪的庄重与神圣。
  2. 冕裘:代表权威与统治者的责任。
  3. 羽旗:象征神圣与高远的境界。
  4. 麦陇:代表丰收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磬筦”是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祭品
    C. 一种服饰
    D. 一种建筑

  2. 诗中“万国望如云”表达了什么样的意义?
    A. 国家弱小
    B. 国力强盛
    C. 民众困苦
    D. 和平安宁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白居易《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2.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盛大的场景,但李德裕的诗更侧重于祭祀的仪式感,而王之涣则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化与社会》

相关查询

长芦江口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十 放鹊 和江邻几省中赏小桃 咏苜蓿 泛溪 黄敏复尉新城 哭王几道职方三首 去腊隐静山僧寄榧树子十二本柏树子十四本种 依韵和三月十四日清明在席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善困 曲塞 盐梅相成 濡沫 望风破胆 句比字栉 潜袭 竹字头的字 匕字旁的字 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撧耳顿足 见所未见 母字旁的字 当断不断 八字旁的字 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