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童丱须知 其二》

时间: 2025-05-01 13:36:19

诗句

设牧端因飨鬼神,大亨亦为养贤人。

抡材祈福缘何事,只为苍生不为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6:19

诗词名称: 童丱须知 其二

作者: 史浩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设牧端因飨鬼神,大亨亦为养贤人。
抡材祈福缘何事,只为苍生不为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设立祭祀的仪式以供奉鬼神,富贵的大亨们也应当支持培养贤才。人们在祭祀时所祈求的福气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无非是为了苍生,而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

注释:

  • 设牧端:设立祭祀的场所,通常指祭祀鬼神的仪式。
  • 飨鬼神:供奉鬼神,表示对神灵的尊敬和祈求福祉。
  • 大亨:指富有或有权势的人。
  • 养贤人:培养贤良之士,强调对人才的重视。
  • 抡材:指祭祀时焚烧的木材,用于祭神。
  • 祈福:祈求上天的保佑和祝福。
  • 苍生:指广大人民,强调关心民众的福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鬼神”与古代祭祀文化密切相关,古人相信鬼神可以影响人间的福祉,因此祭祀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养贤人”反映了宋代重视士人、提倡道德教育的社会风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子正,号凌云,南宋诗人,擅长诗词与散文,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童丱须知》是史浩在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中写成的诗,反映了他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并倡导关心百姓生活的主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思想,表达了对社会责任感的呼唤。诗人通过祭祀的场景,揭示了富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强调了对贤才的重视。诗中“只为苍生不为身”的思想,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也是对后人的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应将个人的利益置于集体的利益之下。这种情感不仅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更具普世的价值。诗中的意象与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博大的情怀和对社会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设牧端因飨鬼神”:祭祀的目的在于尊重神灵,以求得保佑。
    • “大亨亦为养贤人”:富贵之人也应当支持培养有才之士。
    • “抡材祈福缘何事”:祭祀焚烧木材祈求福气,其目的何在?
    • “只为苍生不为身”:最终的目的在于造福人民,而非个人私利。
  • 修辞手法:

    • 这首诗使用了对比手法,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
    • 采用了排比的修辞,使得诗句更加有力。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提倡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民的关心,强调个人应将自身利益置于社会之下。

意象分析:

  • 鬼神:象征着人们对未知的敬畏与信仰。
  • 贤人:代表着智慧与道德,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 苍生:象征着广大人民,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感? A. 个人利益优先
    B. 关心苍生、支持贤才
    C. 只为个人享乐

  2. “只为苍生不为身”中的“苍生”指的是?
    A. 神灵
    B. 个人
    C. 广大人民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史浩的《童丱须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两者都强调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但史浩更侧重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而杜甫则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两者结合,展现了古代士人的责任与担当。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文化经典文库》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朱仲方送然社师无为还历阳 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 和谢秘校西湖马上 和西湖霁上人寄然社师 和王给事同诸官留题 和史宫赞 和蒙尉见寄 和黄亢与季父见访 和皓文二绝 和皓文二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几将 香字旁的字 出公忘私 谈噱 大字旁的字 意气洋洋 十字旁的字 嘉胜 艳曳 包含丽的词语有哪些 以噎废餐 邑野 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南州冠冕 黹字旁的字 循涂守辙 言字旁的字 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