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5:16
点绛唇
作者: 史浩 〔宋代〕
曾到蟾宫,玉轮乞得长随手。
数声轻叩。已自锵琼玖。
最好长清,浑不惊秋候。
歌阑后。那回辞酒。
笑把遮檀口。
曾经到过月亮的宫殿,向玉轮请求能长久陪伴。
几声轻轻的敲击,已经像金玉的交响。
最好的时光是长久的清明,丝毫不受秋天的影响。
在歌声结束之后,那次的告别酒,
笑着轻捂住了红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词提到了蟾宫和玉轮,暗示了月亮的美丽与神秘。蟾蜍传说源于古代神话,象征团圆与长久。清明时节则暗指清新明亮的生活状态。
作者介绍: 史浩(生卒年不详),字君度,号不悔,南宋时期词人,擅长词作,风格典雅,描绘情感细腻,尤其擅长写离别和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点绛唇》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离别之情弥漫在诗人心中,诗中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
这首词以月亮为引子,表现了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开头以“曾到蟾宫,玉轮乞得长随手”引出对月亮的想象,这个意象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情感的寄托。向月亮乞求长久陪伴,表达了作者渴望恒久爱情的心情。接下来的“数声轻叩”则是音乐的象征,传达了生活的美好与和谐。
“最好长清,浑不惊秋候”,这里的长清表明了理想生活的宁静与清朗,而不受秋天的影响,象征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平静与清明始终如一。最后的“歌阑后”一语,呼应了之前的音乐意象,表达了离别时的唏嘘与不舍。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感情和优美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月亮的向往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蟾宫”指代的是哪个天体?
诗中提到的“最好长清”指的是什么?
“笑把遮檀口”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点绛唇·别情》相比,史浩的作品更多地展现了对理想爱情的渴望,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痛苦。通过不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南宋词人的多样性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