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3:1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3:12:56
原文展示:
稽首古旃檀,曾共释迦语。旃檀释迦面目本来同,真身幻身何事相尔汝。如人对镜照形像,拱兮揖兮若宾主。须臾人去镜亦空,尔影我形两无睹。木人漂流宇宙间,神通妙用归何许。万人从渠索释迦,求福有时与福遇。佛如明月行太空,向曙俄然不知处。痴人竞向波间觅,波间本非月所住。真邪幻邪两忘言,如来无来亦无去。君不见佛书九译来中原,妙处乃以无言传。莫道旃檀有口不解说,非说之说三十二相全。
白话文翻译:
我虔诚地向古老的旃檀佛像致敬,它曾与释迦牟尼佛对话。旃檀佛与释迦佛的面目本来相同,真身与幻身何必区分彼此。就像人对着镜子照见自己的形象,彼此拱手作揖如同宾主。但人一离开,镜子也就空了,你的影子和我的形象都看不见了。木制的佛像漂流在宇宙间,它的神通妙用归于何处?无数人向它祈求释迦佛的福祉,有时确实能遇到福报。佛像明月般在太空中行走,天亮时突然消失不见。愚痴的人竞相在波浪间寻找,但波浪并非月亮所在之处。真实与虚幻两者都无需多言,如来佛无来也无去。你不见佛经经过九次翻译来到中原,其妙处正是通过无言来传达。不要说旃檀佛像有口不解说,非言语的解说已包含了三十二种佛相。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家铉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和对佛理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参拜旃檀佛像时,受到启发而作,表达了对佛理的领悟和对佛像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旃檀佛像的描绘,展现了佛的超越性和神秘性。诗中,“真身幻身何事相尔汝”一句,表达了佛的本质超越了形相的区分,无论是真身还是幻身,都是佛的体现。而“如人对镜照形像”等句,则通过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佛像与佛的关系,以及人们对佛的追求和佛的不可捉摸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佛的超越性和神秘性。通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表达了佛的本质超越了形相的区分,无论是真身还是幻身,都是佛的体现。同时,诗人也强调了佛的不可捉摸性,以及佛理的深奥和不可言说性。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旃檀”是指什么? A. 一种树木 B. 一种佛像 C. 一种佛经 D. 一种佛塔
诗中的“真身幻身何事相尔汝”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佛的真身和幻身是相同的 B. 佛的真身和幻身是不同的 C. 佛的真身和幻身是不可区分的 D. 佛的真身和幻身是可区分的
诗中的“如人对镜照形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