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 宫调曲五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1 23:47:49

诗句

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

三才初辨正,六位始成文。

继天爰立长,安民乃树君。

其明广如日,其泽厚如云。

惟昔我文祖,拨乱拒讴歌。

三分未抚运,八百不陵河。

礼敷天下信,乐正神人和。

风尘行息警,江海欲无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47:49

原文展示

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
三才初辨正,六位始成文。
继天爰立长,安民乃树君。
其明广如日,其泽厚如云。
惟昔我文祖,拨乱拒讴歌。
三分未抚运,八百不陵河。
礼敷天下信,乐正神人和。
风尘行息警,江海欲无波。

白话文翻译

气息分开清浊,宇宙初始分开天地。
三才(天、地、人)初次辨识正道,六位(六艺)开始形成文采。
继续追随天意,建立长久的治理,安定百姓则树立君主。
它的光辉宽广如太阳,它的恩泽厚重如云彩。
惟有往昔的文祖,拨乱反正,拒绝颂歌。
三分天下尚未安定,八百里河山不再被侵犯。
礼仪弘扬于天下,信义生根,乐声使神人和谐。
风尘洗净,警示四方,江海希望无波动。

注释

  • 气离:分开气息,指清浊的分离。
  • 三才:天、地和人,古代宇宙观的三大要素。
  • 六位:指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文祖:指古代的文治之君,可能指的是黄帝或其他圣王。
  • 三分未抚运:三国鼎立的局势尚未得到平定。
  • 江海欲无波:希望江海平静,没有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字子山,号恭叔,祖籍为今江苏省。以其辞藻华丽和内容深刻著称,尤其擅长诗歌和骈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庾信借此诗表达对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治的推崇。

诗歌鉴赏

庾信的《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 宫调曲五首 其一》是一首极具哲理的诗作。开篇以“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引入,展现了创世之初的清晰与混沌,象征着社会秩序的建立。通过三才和六位的提及,庾信不仅在阐述宇宙的基础构成,也暗示了理想社会中的人、天、地的和谐关系。

诗中通过对“文祖”的回忆,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他们所开创文治的渴望。庾信提到“拨乱拒讴歌”,意指历史上那些能够平定动乱的英明君主,体现了他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同时,诗后部分通过“礼敷天下信,乐正神人和”,强调了礼乐在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表明理想社会的基础在于礼仪和信义。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美好未来的希冀,文风典雅而富有哲思,展现了庾信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深邃见解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气离清浊割:指宇宙的初始状态,象征清明的道德与混乱的邪恶的分离。
  2. 元开天地分:开辟了天地的界线,强调宇宙的秩序与分明。
  3. 三才初辨正:三才的分明使得正道初见。
  4. 六位始成文:指六艺的形成,象征文化的兴起。
  5. 继天爰立长:追随天意,建立长久的治理,预示着理想的统治。
  6. 安民乃树君:安定民众是树立君主的基础。
  7. 其明广如日,其泽厚如云:比喻其光明和恩泽的广大。
  8. 惟昔我文祖:回忆历史上的文治之君。
  9. 拨乱拒讴歌:强调文祖的治理能力。
  10. 三分未抚运:暗示当时的三国局势。
  11. 八百不陵河:指对国家的保护与坚守。
  12. 礼敷天下信:礼仪和信义的传播。
  13. 乐正神人和:音乐的正当与和谐,使人与神相通。
  14. 风尘行息警:对动荡局势的警示。
  15. 江海欲无波:希望社会安定,风平浪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其明广如日,其泽厚如云”,比喻光明和恩泽。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加强了诗句的气氛和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庾信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渴望,展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宇宙的本源。
  • 三才:天、地、人,象征宇宙的和谐。
  • 文祖:历史中的治国者,象征智慧与能力。
  • 礼乐:象征社会秩序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三才”指的是哪三者?

    • A) 天、地、人
    • B) 风、火、水
    • C) 仁、义、礼
  2. “礼敷天下信”中“礼”的含义是什么?

    • A) 礼物
    • B) 礼仪
    • C) 礼貌
  3. “江海欲无波”表达了什么愿望?

    • A) 希望江海波涛汹涌
    • B) 希望社会安定,没有动荡
    • C) 希望出海捕鱼

答案

  1. A) 天、地、人
  2. B) 礼仪
  3. B) 希望社会安定,没有动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写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李白):同样描绘了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 《登高》(杜甫):通过对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庾信的主题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庾信集》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解读》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其三 鹧鸪天 鹧鸪天·香雾氤氲结彩山 鹧鸪天 鹧鸪天 春饮 鹧鸪天·云外青山是我家 鹧鸪天 鹧鸪天 禅智寺本炀帝故宫在江都北五里幽花荒草基址略存癸卯重游广陵感赋 鹧鸪天•寄 鹧鸪天四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皿字底的字 一新耳目 私窟 招风惹雨 长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包含杨的词语有哪些 寿发 谈霏 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戚里 辇毂之下 金华 玉字旁的字 用字旁的字 沽名要誉 神清气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