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4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1:07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四
作者:庾信 〔南北朝〕
明明九族序,穆穆四门宾。
阴陵朝北附,蟠木引东臣。
涧途求版筑,溪源取钓纶。
多士归贤戚,维城属茂亲。
贵位连南斗,高荣据北辰。
迎时乃推策,司职且班神。
日月之所照,霜露之所均。
永从文轨一,长无外户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和睦的家族和社会。诗人首先强调了家族的团结与亲情,接着提到门第与宾客的礼节。北方的阴陵是古代的地方,象征着政治的归附,而蟠木则引出东边的臣子,象征着权力的延续。随后,诗中提到求建房屋的艰辛与钓鱼的悠闲,表达了对士人的尊重与归属感。接着,诗人提到高位的贵族与朝廷的权力,强调了时势与智慧的结合。最后,诗人借用日月与霜露的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以及文化与人际关系的永恒。
作者介绍: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号穆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人。他以豪放、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国家兴亡、家族荣辱等主题。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北朝时期,时代背景动荡,庾信通过对家庭、社会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庾信的《周五声调曲其四》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展现了他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诗中开头以“明明九族序”引入,强调了家族的团结与亲情,这种亲情不仅是家庭内部的和睦,也是与外部社会的良好关系。接着,诗人用“穆穆四门宾”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迎宾图,体现了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视。
诗中提到的“阴陵朝北附”与“蟠木引东臣”,不仅反映了政治的归附关系,也暗示了权力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涧途与溪源的对比,既表现了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也象征了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此基础上,诗人强调了“多士归贤戚”,体现了对贤良之士的尊重,揭示了社会对人才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自然的意象如“日月之所照,霜露之所均”,传达了对时间与空间的感悟,暗示着人际关系与文化传承的永恒。整个诗作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庾信作为南北朝时期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家庭和社会的描绘,表达了对和谐人际关系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庾信对社会的深刻关注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族”指代什么?
“阴陵朝北附”主要意指:
诗中提到的“多士归贤戚”意味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四》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