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08
琴曲歌辞·明月引
作者:卢照邻 〔唐代〕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
风瑟瑟兮野苍苍。
浮云卷霭,明月流光。
荆南兮赵北,碣石兮潇湘。
澄清规于万里,照离思于千行。
横桂枝于西第,绕菱花于北堂。
高楼思妇,飞盖君王。
文姬绝域,侍子他乡。
见胡鞍之似练,知汉剑之如霜。
试登高而极目,莫不变而回肠。
全诗翻译:
洞庭湖的波浪起伏,鸿雁正展翅飞翔;
风吹得瑟瑟作响,野外一片苍茫。
浮云在空中卷动,明月的光辉流淌。
在荆南与赵北之间,在碣石与潇湘之地。
清澈的水面延绵万里,照亮了无数离别的思绪。
桂树的枝条横在西边的楼台,菱花环绕在北边的堂前。
高楼上的思妇,飞盖之下的君王。
文姬身处异乡,侍奉他乡的儿子。
看到胡人的马鞍如同白练,知道汉朝的剑如同冰霜。
试着登高远眺,看到的景象无不令人感慨万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卢照邻,字廷玉,号景轩,唐代诗人,性情沉厚,才华出众。其诗以清丽见称,常借景抒情,表现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对个体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盛世,但社会动荡与战乱仍然存在,诗人以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
《琴曲歌辞·明月引》一诗,浑然天成,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开篇以“洞庭波起兮鸿雁翔”引入,营造出自然景色的开阔,鸿雁的飞翔象征着离别的情感,恰如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思念。紧接着“风瑟瑟兮野苍苍”描绘出风吹动草野的情景,增添了一种萧瑟的感觉,暗示着内心的孤寂。
诗中“浮云卷霭,明月流光”,以自然的变化折射出诗人心中的情感。明月象征着思念,照亮了诗人内心的千行离思,使人感受到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怀念。接下来的“横桂枝于西第,绕菱花于北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家乡的美丽景色,进一步加深了对故乡的眷恋。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刻反思。高楼上的思妇,飞盖之下的君王,展现了不同身份的人在离别时的愁苦。尤其是末尾的“试登高而极目,莫不变而回肠”,更是点明了主题,人生如梦,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人感慨万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透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和对历史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文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王异
B. 甄氏
C. 李清照
答案:A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中的“鸿雁”象征什么?
A. 离别
B. 荣华
C. 友情
答案:A
诗中提到的“高楼思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欢喜
C. 愤怒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